原标题:
四川工匠钟俊林:小车间里的大国工匠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左仁义):钟俊林出生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原431厂)的一个普通家庭。1990年,20出头的钟俊林从资阳内燃机车厂技校毕业,进入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原431厂)钢结构事业部车体车间(铆焊车间)工作,一干就是27年。
坚守“不放弃、坚持、再坚持”精神,27年来,钟俊林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获得不少殊荣。钟俊林先后荣获公司技术能手、南车技术能手、首届中国南车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国南车首席技能专家和四川省劳动模范等称号,2015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1月,他获得首届四川工匠称号等荣誉。
当时铆焊车间的工作环境十分差,灰尘重,噪音大,夏热冬寒。“早晨出门时是一个干净整齐的帅小伙,到晚上回家时就变成一个泥人了。”说起初进厂那几年的情形,钟俊林也忍俊不禁。
父亲希望他换一个工作,做电工也行,至少能穿一身干净衣服。“可是我没办法换,我已经爱上了电焊,爱上了这里。”在师傅和车间同事的眼中,初出茅庐的钟俊林,是一个喜欢学且爱实操的勤快的小伙子。同事的认可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让钟俊林更加热爱电焊这个工作。
时光如梭,几年后,钟俊林在厂里已经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电焊能手。在29岁那年,他作为厂里的代表参加了四川省电焊工大赛。这个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省技术大比武,让钟俊林大开眼界,认识到自己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回到车间后,钟俊林立即投入实践,克服焊机少、材料缺乏和无人指导等困难,终于在坚持摸索9个月之后,在焊条电弧焊、断弧焊、仰焊上,有了突破性收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光是练习用的板材都有2吨多。”如今,回忆起那段艰苦探索的岁月,很多细节依旧历历在目。“那段时间,两个手臂上全是烫伤的疤痕。”一次出差回四川过安检时,安全检查人员看到他双手臂都是密密麻麻的疤痕,还以为他是“瘾君子”,把他列为了重点检查对象。“不过,一切都值得。”钟俊林说。
电焊是一个入门容易精通难的工种。钟俊林坦言,尽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还是常常遇到困难。“一个焊接试验失败上百次,是完全正常的事。”聊到当年突破曲轴焊接技术的情形,钟俊林感慨道:“电焊技术关键在于多看多练。要提升技术水平,要完善工艺、创新方法,不能光靠书上说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多实践多练习。”这也是曲轴焊接技术攻关的秘诀。
“工作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关键是不放弃,坚持,再坚持。”在“越南桥散索鞍”的焊接项目中,钟俊林完美诠释了“坚持、再坚持”的意义。接下“越南桥散索鞍”项目时,国内桥梁散索鞍焊接仍属空白,钟俊林只能带领团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不断试验。为了保持温度,他们24小时不间断,2台焊接机器同时工作,7个焊接操作人员轮流操作。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项目,并一次性通过了验收。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焊也从人工焊接发展到自动化焊接,也就是现今的“机械手”,只要输入程序,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都能操作,并且能保证质量。尽管如此,也有“机械手”代替不了人工操作的时候,人才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钟俊林(左一)在车间检查焊接质量。(摄影 左仁义)
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一辈高级人才?钟俊林和老一辈电焊师傅产生了分歧。“要在技术上不落后,我们就一定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学习和改变。”
面对国际行业标准(尤其是欧洲行业标准)越来越高的要求,钟俊林意识到成体系的操作教学,更容易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级人才。
在钟俊林看来,一些老师傅有很丰富的电焊经验,如果不理解、不接受新的技术和要求,就只能被时代淘汰。2010年,钟俊林开始担任公司国际焊工教师,培训国际焊工11期,培养国际焊工500余人次,焊接培训授课60余次,授课时间超过一千小时。钟俊林被中车聘为高级培训师。培育出中车集团资深技能专家1名、技能专家3名,资阳公司技能专家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8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必失彼。在工作上,钟俊林从不畏难,充满激情和挑战。在生活方面,钟俊林觉得自己最亏欠的就是妻子和儿子。由于常年出差,他直到儿子初中毕业时,才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由于工作任务重,有几年春节他也是在外面过的。有一年,钟俊林在春节后忙完工作,匆匆赶回家,却发现妻子和儿子不在家里,只有餐桌上一张孤零零的便条:“这日子还过不过?”看到家里齐备的年货,钟俊林说,当时就觉得眼睛发酸,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钟俊林的徒弟缪辉2008年参加工作,已经在车间干了10年。说起自己的师傅钟俊林,缪辉坦言,师傅温和而严格,“他常告诫我们,要有‘工匠精神’。一要爱岗敬业,不喜爱就不会去研究,不会去解决问题。二要坚持,遇到困难只有坚持,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缪辉从初级升到高级,现在是技师水准,是公司拔尖技术人才。
钟俊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平凡的电焊工岗位,凭着“爱岗、敬业、坚持再坚持、创新”的“工匠精神”,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未来,有钟俊林这种“工匠精神”引领和传承,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原载于2018年5月30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