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 第二届陇原工匠|王玉明:35年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成就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23-02-20 15:16

原标题:

王玉明:35年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成就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

他出身制砚世家,年轻时却一心想要当个木匠,没有拜到师傅的他无奈继承祖业,操刀刻砚。

他匠心制砚35载,终成为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并用自己实际行动演绎着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他就是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卓尼洮砚协会会长、卓尼县喇嘛崖洮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玉明。

出身制砚世家,梦想却是当个木匠

王玉明,1966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祖上就以刻砚而出名,但王玉明年轻时却不想继承祖业,因为他心里有别的想法。

“我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个木匠,因为那时候觉得只有木匠才是真正的手艺人,是受人尊敬的。而且,在我们这里,刻砚的人地位很低,甚至连媳妇都找不上。”一心想要当个木匠的王玉明便去拜师学艺,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时和他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太多了,木匠师傅的徒弟已经人满为患,无法再收他为徒。

没有拜到木匠师傅的王玉明,为了生活无奈之下只能操刀刻砚。1983年,17岁的王玉明拜时任卓尼县洮砚工艺厂厂长的李茂棣为师,学习刻砚。“李茂棣师傅是我爷爷的徒弟的徒弟,当时他听我说了爷爷情况之后,便痛快的答应收我为徒。”按照当地的惯例和习俗,拜师是要吃住在师傅家的,而且必须帮师傅家干活,要处的跟一家人一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手艺。

“刚开始学的时候,都是刻些龙凤之类的图案,因为龙凤怎么刻都像,属于最简单的。人物则是最难刻的,尤其是人物的表情、神态很难刻画,没有两三年的功夫,根本拿不下。”凭借出身刻砚世家,以及自己勤奋好学、悟性过人的优势,在跟着李茂棣师傅学了近三年的时间后,王玉明终于出师了。他的刻砚技术进步很快,成了当地青年刻砚者中的佼佼者。

王玉明在砚石上精雕细琢

为了提高自己的刻砚技术,1992年,王玉明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深造6年。之后,王玉明又两次前往清华大学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与全国各地同行的交流探讨,再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得王玉明的刻砚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也很快与其他人拉开了距离。

如今,王玉明对洮砚艺术的追求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视砚石为情人,轻轻的捶打和精细的雕琢,就是为她疏妆打扮、锦上添花。

“天下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

欣赏王玉明的作品,你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憨态可掬的灵猴捞月,栩栩如生的红楼对弈,浑然天成的女娲补天,感天动地的鹊桥相会,匠心独运的银河星月……一块块看似笨拙不起眼的石头,到了王玉明的刻刀下,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洮砚艺术品。

王玉明擅长人物砚的雕刻,内心刻画细腻,表情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传统发扬光大。作品富有创意,重情趣,少工艺,充满人性美,生活美,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性的砚雕艺术。”王玉明吸取国画工笔意趣和端砚、歙砚雕刻技法的精华,走上了一条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布局雅趣横生的艺术道路。

王玉明向记者介绍一块洮砚原石

“天下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所以好的洮砚作品,一定要因石造型,因材施艺,构图灵活,设计新奇。”在王玉明看来,刻砚者一定要师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注重对石材天然特性的利用,追求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雕刻与诗书画完美结合的境界。

正是由于对洮砚雕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王玉明的洮砚雕刻技艺突飞猛进,他的很多作品走出甘肃,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1997年,王玉明的作品“画龙点晴砚”被作为甘肃对香港回归的赠礼之一赠送香港,使洮砚声名远扬;2003年,王玉明的作品《草原八骏马》被卓尼县委县政府选为贺礼献给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大庆永久收藏;2004年,王玉明的作品《西厢记洮砚》在第15届全国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2007年,王玉明的巨型洮砚作品《红楼梦砚》在第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洮砚工艺的展评中获得特等奖,并经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他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

2009年7月,王玉明被授予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王玉明被授予第二届“陇原工匠”荣誉称号。

王玉明精心挑选洮砚原石

“要把刻砚者的思想和石头结合起来,那就必须认真‘读石’。只有读懂了石头,才能充分利用石头自身的花纹和材质,稍加雕刻就能将刻砚者的思想融汇进去。”王玉明说,有时候他会一头扎进石头堆,有时沉默、有时私语,成堆的洮砚原石会带他进入自由创作的天地。

从制作到雕刻,一方洮砚融合了刻砚者的才智情思,从选材到造型构思,到刻制花纹,都沉淀着历史风尘与文化气息,一方小小的砚石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折射出藏乡洮砚厚重的文化雅韵。

培养洮砚雕刻高技术人才近500人

小小的刻刀在刻砚者的手里飞转,刀起刀落间,一个个灵动的画面跃然石上,洮砚便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千百年来,洮砚雕刻技艺通过民间艺人口口相传,洮砚文化源远流长,能工巧匠辈出,实现了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如今的王玉明更是如此,他不仅是一名技艺超群的洮砚艺术工作者,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洮砚文化传播者。他艺成名就后,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还有身边尚未脱贫的父老乡亲。

最近几年来,王玉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授徒和传播洮砚文化上,培养出了一大批洮砚雕刻艺术的传承人,使卓尼县的洮砚乡、柏林乡、藏巴哇乡,还有临近的临潭县、岷县的很多群众脱贫致富。王玉明先后培养洮砚雕刻高技术人才近500多人,其中有6人已经被甘肃省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王玉明(左)给徒弟们讲解刻砚技巧

2007年,王玉明发起筹建洮砚协会,将制砚艺人吸收为会员。2009年,卓尼县洮砚协会正式成立,王玉明任会长。协会的成立,使洮砚由无序生产经营变为统一管理,销量大幅增加,洮砚从业者的收入也大幅上涨。

而就在洮砚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王玉明心里又多了一个担忧:那就是洮砚原石资源的枯竭,必然会导致刻砚工艺的失传。对于洮砚的未来,王玉明说:“洮砚原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大量无序开采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也许有一天真就没有石头可刻了!”

“先做人后做事。将自己的手艺毫不保留的传给后人,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当记者问及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时,王玉明如是说。

(原载于2018年5月3日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