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甘肃静宁“痕迹检验”刑警十年如一日:让无声证据“开口说话”
中新网兰州9月24日电(高康迪)“不当刑警会是我警察生涯的遗憾。”2004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在中国刑警学院学习深造后,2005年从一名社区警察转型成为“痕迹检验”刑警,今年已经45岁的他两鬓虽然有了白发,平时不善言谈的他谈及“指纹”有关的问题时,神采飞扬。
图为王一工作照片。(资料图)静宁县公安局供图
2016年1月,为推行王一工作理念和经验,起到传帮带作用,静宁县公安局成立“王一工作室”,现有指纹、痕检、图侦等刑侦技术专业人才7名。
图为王一和同事在案发现场提取指纹。(资料图)静宁县公安局供图
从事刑警工作以来,王一勘验各类案件现场1000余起,提取各类痕迹物证3000余份(件),对80多起重大疑难案件现场勘验和搜证工作、固定证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利用现场提取到的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破获本地案件100多起,出具痕迹检验鉴定70余份,均被法庭采信,“能对‘零口供’案件提供侦查线索,觉得工作很有意义。”他说。
“只要能比对出一个指纹,破了一个案件,大家心里就多一份安心。”平时,王一不论走到哪里都“牵挂”着未比对出的案件。
2015年9月,王一在公安部组织的山东烟台指纹培训班讲课期间,带着案件在烟台市公安局指纹中心7000万的大数据库内查询,比中新疆和宁夏采集的署名为“古发仁”和“古发红”的静宁籍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宁夏失盗案6起。“油墨捺印唯一,证据确凿,指纹是无声的有力证据。”他说。
图为王一在利器上提取指纹。(资料图)静宁县公安局供图
2009年,静宁县发生一起绑架案,匪徒把现场打扫干净后逃跑,王一从垃圾堆里的一团胶带上提取了两瓣残缺指纹,经过图像指纹合并处理、入库查询比对,公安指纹库里有成千上万指纹,要想精准锁定,如同“大海捞针”,而他在两小时内锁定犯罪嫌疑人。
诸如此类,王一越来越痴迷,在他看来,“现场指纹是案件源头地的珍贵现场物证,是‘证据之首’,经过科学检验,就能迅速锁定目标”。
王一先后利用指纹识别技术破案侦破“零口供”案件多起,例如:认定“8·20”云南玉溪暴恐案件1案2人、“4·29”公安部专项涉恐B级紧急人员3人等。正因如此,王一被同事们誉为“指纹神探”,除此之外,王一还荣获“全国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金”“全国公安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省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能手”颇多荣誉。
“我们早上来上班,王一已经熬了一个通宵了,有时候半夜他就自己来办公室比对指纹了。”在王一14年的同事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科学技术中队长米永红眼里,“王一坐过的冷板凳,熬过的通宵,一天过目的上千件指纹,布满双眼的红血丝只有他自己知晓”。
“坚持做一件事,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王一告诉记者,经过自己大量的比对,已经总结出一些关于指纹如何编辑能更快比对的方法,接下来,会继续总结,跟更多的“痕迹检验”刑警交流分享。
(原载于2020年9月24日中国新闻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