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原标题:
郑志明:普通钳工→研发专家 伴随中国制造阔步前行
这些天,广西汽车集团车桥厂的微型汽车后桥壳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正在升级改造,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复杂而精密的运行系统,这条填补了国内空白的生产线,曾一直是郑志明和工友们心中的骄傲。
郑志明:这条线由机加工机件焊接工作站,二十多道工序组成,每一台设备的零部件都是靠手工组装调试完成的。
五年前,四十岁的郑志明挑起大梁,带头承担了这条生产线的攻关研发任务,从整体布局到每个环节的设计,再到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这一庞大复杂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凝结了郑志明的心血。
郑志明:要保证这些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你的精度达不到,那可能我加工出来的产品它就是废品。
敢啃这样的“硬骨头”,源于郑志明二十多年磨一剑的技艺积累。1997年,郑志明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成为一名学徒钳工,研磨、锉削、划线、钻削,年复一年,郑志明在与钢铁对话中练就了精湛技艺,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在0.002毫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正是这些技艺,在最考验钳工功力的设备装配和调试中,让郑志明能够得心应手。
郑志明: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垫片,要经过上百次的研磨才能达到它的精度,这个工作又不能用机器来代替。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过去许多生产设备需要进口,技术也常常受制于人。为了提高装配技能,职高毕业的郑志明又挤出时间自学了UG三维建模技术数控编程,并开始在机器人设计制造领域探索。
郑志明:有一段时间特别痛苦,我学着学着就是脑子一片空白,然后就骑着自行车狂奔几十公里发泄一下自己。
2007年,一批汽车后桥在整车总装时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厂里高薪聘请了外国专家,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郑志明临危受命,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发现问题出在减速器上。他组织队伍连续攻关,并设计制造出高精度的噪音检测设备,在后桥组装前及时发现拦截问题,进而通过改进减速器生产工艺,成功将噪音发生率降到了0.002%。
郑志明:非常自豪,觉得靠咱们的力量也不输给别的汽车制造发达国家,对咱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就非常有信心。
2014年,以郑志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先后自主研制完成工艺装备900多项,参与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十多条,在他的传帮带下,一批创新型人才也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汽车机械师。
郑志明:咱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技能,掌握更多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与这个时代同行,把咱中国的智能制造推向世界。
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就充满力量。从普通钳工到智能装备研发专家,郑志明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力量,伴随着中国制造阔步前行。
(总台央视记者 张芊芊 盛洁 常江 李红刚 李宁 文为明 张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