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2年上海工匠|陈浩:焊花下的“思考者”

来源:中工网
2023-03-03 09:17

和陈浩电话采访期间,他正在惠州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集训,再过一个月,他将作为中建集团代表队的3名参赛成员之一,参加全国建筑业焊接技能大赛。

当选2022年“上海工匠”的消息传来,感谢、激动涌上陈浩心头,恰逢比赛集训期间,在潜心打磨技术的同时收获这份荣誉,让他对工匠精神的感受更为深切。

“焊接是项枯燥的工作,要成为高手,需要的是成百上千次的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打磨。”从一名普通的焊工学徒一路走来,陈浩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不放弃、爱思考的劲头,让他的精彩前程在焊花中点亮。

陈浩(左二)在工作室和同事们共同讨论创新方案。受访对象供图

思考中练就

焊接“望闻问切”

出生于江苏徐州农村的陈浩,高中毕业后便离开家乡来城市谋生,在南京的一家压力容器厂做了焊工学徒。几年后,因单位改制离开,陈浩凭着手上的手艺,在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工程项目找到了第二份工作,并从此结缘中建八局。

回忆职业生涯的点点滴滴,2013年12月20日是陈浩始终难忘的日子。在那一天,他加入了中建八局钢结构工程公司(现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公司),并从一名电焊工成长为焊工班长、焊工队长、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领头人、中国建筑工匠、上海市劳动模范,先后参与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南京青奥会议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及省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

焊接技术为陈浩打开了职业的大门,也成为他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大量实操的经验积累下,他练就了一门“望闻问切”的绝活——“听”焊接时的声音,就能判断焊接电流与电压是否匹配;“看”焊缝,就能知道施焊者的用弧方式和不足之处;“摸”焊缝,就能准确判断超声波检测下问题形成的原因。他把这些“绝活”都总结下来,经常与工人们分享,提高工作成功率。

如何练就这门绝活?陈浩很诚实——除了练,就是思考。“焊接这门手艺,思考和操作同样重要,就像我正在训练的技能大赛,电流、电压的数值有理论上的最佳方案,但是如何找到最佳方案,需要思考和验证。至于现场是否要调整、如何调整,依靠的就是感觉和经验。”

G20杭州峰会主场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主场馆项目,是陈浩入职以来最为难忘的项目之一。当时,团队需要负责桁架的焊接,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如果操作不好,会导致变形量较大,对后续安装产生影响,因此,焊接方案的确定尤为重要。陈浩主动请缨,在第一榀桁架焊接时确定方案,第一次试验,无法满足现场精度要求,第二次,他果断调整焊接顺序,最终完美达标。原本需多次调试的方案经两次试验就完成了,极大缩短了工期。

研发焊接机器人

改善作业条件

“焊工手中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想把焊工来学习,脸上都得扒层皮。蹲地登高很平常,干的就是这一行。身上烫痕何其多,默默无语对谁说。”陈浩用这样一首“打油诗”,讲述了行业的“苦和痛”,身上的烫伤疤痕是他的荣誉,也在鞭策他改善行业工人的作业条件。

2016年,陈浩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以他命名的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荣获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称号。在这个19个人的工作室里,有一线焊工,有项目总工,有技术科研岗位职工,理论、实践储备丰富。工作室上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其实我在做学徒时就有这个想法,焊接工人穿着很厚的工作服,蹲着马步,一站就是一天,夏天尤其辛苦,如果有电动工具,可以改善作业条件,至少不要穿着这么厚的工作服。”

研发的过程中,陈浩特别注重的是机器人的实用性,“很多场景要在高空使用,所以轻便一定是一个必要特性。”每个特性的提出,都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焊接机器人在天津周大福、北京丽泽SOHO、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等项目得以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焊接效能和质量。该项目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为公司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谈到未来,陈浩很务实,他想在即将开展的比赛中取得成绩,也想在每一个工程里立足岗位,精确到一个节点、一个钢构件,不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据劳动报消息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