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新增就业1200万,中国如何实现新目标?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从去年的“1100万人以上”上调为“1200万人左右”。在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之际,中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信息场”观之,今年中国稳就业或将从三个方面着手。
聚焦“关键人群”
在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创近年新高背景下,官方对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根据近期官方透露的信息,发展数字经济料将成为今年中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着力点。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6日称,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青年群体依托平台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慧认为,数字经济在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上有很大空间,社会各界要共同发力,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创新创业与产业机构升级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首席执行官(CEO)姚劲波建议,可通过免税、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扶持新就业形态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兴起,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新媒体主播等新职业从业者越来越多。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充分保障,使新职业真正成为就业“蓄水池”。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直言,当前新就业形态群体用工关系界定尚不清晰,引发劳资纠纷、社保缴纳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他建议,应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积金灵活发放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也认为,应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伤保险限制,允许以个体身份缴纳工伤保险,并出台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伤保险具体举措。
对此,官方已准备采取行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日前表示,将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打破不合理限制
解决就业问题除了“立”,鼓励新业态发展以外,还需要“破”,打破由年龄、性别、婚育情况等构成的一道道“玻璃门”,使劳动力市场更加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指出,35岁仿佛是一扇“玻璃门”,使一些人面临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
他建议,应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推动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心理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认为,应加大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消除育龄妇女就业歧视。
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中意集团董事长赵心竹看来,由于缺乏具体保护措施,社会上对“全职妈妈”或多或少存在歧视,影响其就业。她建议,应建立针对该群体的求职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职妈妈营造公平、和谐的就业环境。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