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2023年河北省最美职工夏立:用双手打磨“中国精度”的大国工匠

来源:中工网
2023-05-10 15:35

夏立:男,1971年7月出生,群众,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高级技师,曾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称号。他从业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先后出色完成了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天眼”、“北斗”工程等多个高端重要工程项目的装配及保障任务,攻克了百余项技术难关,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为我国的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军事测控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384400公里,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0.0004毫米,亚洲最大的全向转动射电望远镜——“天马”驱动系统的装配精度……这组数据,正是夏立工作的真实写照。

1987年,初中毕业的夏立接替父亲走进工厂,从此开始了他和网通装备的不解之缘,也打开了属于他“中国精度”的奋斗之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飞越38万公里,成功踏月。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离不开“天马”的精准指路。“65米是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光码盘的装配精度是0.004毫米,这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1/20。如果做到0.005,这0.001的差别,哪怕就是有10个月亮也找不着了。”采访中,夏立提及的数字,让多数人不自觉地拔下几根头发来琢磨。

精准指向的核心,是个小小的光码盘。起初,就算用最先进的磨床机器加工后,装配的精度也只能达到0.02毫米。怎么办?如何实现设计精度?

为了打破困局,夏立想到了钳工中的修配和刮研,但这些技术属于静态加工,虽能保证零件的精度,却对检测设备要求高,耗费时间也长,“时间来不及”。冥思苦想中,他突然灵机一动:“能否在托盘的运动状态下进行手工研磨?”

“手工打磨,最难的不是手感,而是数据分析。”有了思路,夏立到处查资料,白天晚上都在苦苦钻研,终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方案。启动打磨机,一个小点一个小点试着打磨,碰一下就要小抬手,手腕一抖一抖的。当一个个的磨点出现在托盘表面,精度也在一点点的提高。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需要将近千个磨点,托盘修磨一次就需要几万个磨点,面对如此强大的工作量,夏立就像一位闭关修炼绝世武功的武者,测量设备上的表针在1个微米的格子上微微地摆动,1天、2天、3天……

终于在最后一天,看着夏立手中旋转着的光码盘,人群中发出了阵阵欢呼:“成了!成了!”总工程师则激动地说:“这几天担心得不得了,又怕打扰你,只能在窗户外面看着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就不用保守了,也再不怕被人卡脖子了。”对于好多人提出的“手感”问题,夏立表示:“想要打磨出零部件需要的精度,关键还在于是否‘手脑并用’,思考是技术的前提。”

在承担多项重大工程之外,2016年6月,以夏立命名的天线制造创新工作室成立。如何成为一个好师傅,让每个操作人员都成为装配专家,是夏立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出徒,我摒弃了传统的师带徒方式,采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的新模式。”摆弄着手中的零部件,夏立道出了成功之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标准化,带领团队去装配,共同提高效率,创造1+1>2的价值。”

一路走来,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亮过“天眼”,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用一次次的极致磨砺,不断提升着“中国精度”。(河北省总工会供稿)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