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鄂璠
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了10万个服务站点——这一宏观数字落在微观世界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5月初的一天,中工网记者走进北京长安街旁的一个服务站点一探究竟。这个服务站点的名字叫“暖心驿站”,但更多的人喜欢叫它“小哥驿站”。
“小哥驿站”是全国总工会直属单位中国职工之家建的,面积40平方米。临近中午11点,身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快递员、外卖骑手陆续从大街小巷钻出,汇聚到这里排队买饭、短暂休息……还真挺热闹!
临近中午,快递员、外卖骑手在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窗口前,排队等待购买10元一份的午餐。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好吃又管饱”
路过中国职工之家的人,很容易被门口像传达室的一间小房子吸引,其中的一扇窗户上粘贴着八个红色大字:随时欢迎,来家吃饭。这间小房子就是“小哥驿站”。
走过转角进门后,门口白色的竖长条牌子上写着驿站的服务项目——提供临时休息场所、最新工人日报、临时急救用品、营养简餐、饮用水、针线包、手机充电,可免费借用智能加热马甲、降温空调衣、微波炉加热、雨具。驿站服务时间从早7点至晚18点,供应营养简餐的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16点。
上午9点刚过,四五位穿着白色上衣、黑色长裤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打扫驿站卫生了,扫地、擦窗户、擦窗台、擦桌子……他们要为即将到来的快递员、外卖骑手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
上午10:52,第一位到驿站就餐的“小哥”来了,他是中通快递员王星。在门外的点餐窗口扫码付10元钱,点了一份炒饼套餐。他捧着一个盛满炒饼的不锈钢餐盒走进驿站,找了位置坐下。炒饼的分量很足,工作人员还为王星盛了一碗蘑菇汤。这位喜欢面食的山西临汾人心满意足地吃起来。
“我今年刚开始干快递,一两个月前知道了这家驿站,便经常来吃。这里的菜味道挺好的。”腼腆的王星一边小声介绍,一边冲第二位来就餐的“小哥”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
第二位就餐的“小哥”名叫陈琳,也是中通快递员,和王星既是同事又是老乡,这家“小哥驿站”就是他介绍给王星的。
点了道白菜丸子,主食选了馒头后,陈琳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自己是这家驿站的老客户,从两年前驿站刚建不久就经常来用餐。
“这里的菜好吃,又便宜”。他从事快递员工作已有四五年时间,以前在其他地方吃饭,每餐花费要20块钱左右,而在这,只需要10元钱,就能吃好、吃饱了。
多位接受中工网记者采访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均提到了“好吃又管饱”这一点——如果主食不够,可以免费添加。
在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就餐的“小哥”们,他们大多是这家驿站的常客。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人间烟火
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的玻璃阳光房大门上,张贴着“来了总有热乎饭 累了进来歇歇脚”的对联。快递员、外卖骑手们常常风里来雨里去,不仅容易错过饭点,还难找落脚休息的地方,所以从2021年7月这家“小哥驿站”建立起来后,越来越多的“小哥”成为这里的常客。
“谁家发货?发多少?发几吨?你跟他核实一下发多少货,我问一下我们主管……”顺丰快递员王玉淼一边吃着饭,一边接听工作电话。与陈琳一样,王玉淼也是这家“小哥驿站”的老顾客。
由于负责大件运送,王玉淼平时吃饭时间不太固定,“基本早饭来不及吃,午饭又拖到下午两三点”。了解他工作情况的同事贴心地向他推荐了这家驿站,于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他就经常到这里用餐。
中工网记者观察发现,上午11时至下午14时的用餐高峰里,就餐人员以顺丰、中通、中国邮政、京东、达达的快递员以及美团、饿了么的外卖骑手为主,其中很多“小哥”都是经同事介绍知道这家驿站的,大多都是这里的常客。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中国职工之家的工作人员专门建立了微信服务群,驿站志愿者殷玥是这个微信服务群的群主。她介绍,这个群的名叫“职工之家暖心群”,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有304名成员。通过微信服务群,“小哥驿站”的服务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打烊”。
每天开餐前,工作人员都会在“职工之家暖心群”里给“小哥”们发菜谱,方便他们选择并减少排队时间。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服务plus”
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已成为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既体现出城市的人文关怀,又是城市治理水平进步的表现。
2016年,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启动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努力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随即,各级工会积极行动,将服务站点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依托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点和社会力量,建设了“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品牌。
全国总工会直属单位中国职工之家在2021年7月建立驿站,为周边街区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等提供防暑饮料、热水等基础服务项目,2021年11月起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把4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就餐和休息两个区域,可同时容纳20余人。
这家驿站不仅做到了“暖胃”,还努力将服务提升到“暖心”标准,搭建了玻璃阳光房,安装了空调,提供5元一杯的平价现磨“小哥咖啡”,疫情期间还购入两台“病毒猎手”机器。
此外,“暖颜”服务也是工作人员们的一大追求,他们为前来休息的户外劳动者配备了雨具、保暖降温穿戴、防疫用品、急救包、针线包、手机充电等应急用品,这些物资由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北京西城区总工会以及中国职工之家提供。
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提供的部分应急用品。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暖心”“暖胃”“暖颜”的服务,让“小哥”们感到很舒心。用餐的同时,还会利用这个相对休闲的时间段歇歇脚、聊聊天、放松放松。
中午吃饭时间,中通快递员朱凯一直用左手紧握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他六岁的女儿在河北老家给他打来视频电话,女儿开心地向他展示着新买的玩具,还好奇地问他:“爸爸,饭好吃吗?”朱凯用力地点点头。
美团外卖骑手连双朋是第一次走进这家驿站。他来北京的时间不长,入行时间也很短。他看起来心事重重,因为自己三岁的小儿子不幸突患儿童肿瘤之王——神经母细胞瘤,正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为方便照顾儿子,他从河北来到北京,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一员。
相对于许多行业的劳动者而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与家人团聚时间较少,工作强度更大,日常生活节奏更快。对此,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确立了“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作用,把驿站打造成‘体能加油站’‘情绪舒缓港’‘礼仪小课堂’的综合服务体”的目标。
一位饿了么外卖骑手正边吃饭边独自玩着游戏,更多结伴来吃饭的“小哥”们则凑在一起聊家常。
在驿站里,他们呈现出了“在家”的状态。
据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志愿者刘雪梅介绍,目前驿站日均服务“小哥”170人,为保证服务质量,中国职工之家成立了“职家志愿者”团队,全年为“小哥”们提供服务。
在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每天都有志愿者(后)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提供服务。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城市温情
在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一部时长为5分55秒的片子《小哥修养指南》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着。潜移默化间,来驿站就餐的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文明素养得到了熏陶。饭后,他们会主动把餐盒、汤碗等餐具送还到门外的送餐车中,有些“小哥”还会细心地用餐巾纸把桌子擦干净。
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是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1月,各级工会已建设服务站点10.58万个。这些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服务站点在重点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功能,开展送帮扶、送清凉、送岗位、送知识和志愿者献爱心等系列关爱活动。
据刘雪梅介绍,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已连续两年组织在京的户外劳动者一起吃年夜饭;“七一”时会专门为外卖小哥制作寿桃,庆党日、颂党恩;还经常性地面向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开展法律咨询、知识科普、面试沟通技巧分享、职业成长规划和送餐理发等各项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前来就餐及参加活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正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许多人积极参与到我们发起的‘捎带脚’‘随手拍’活动中,在送快递时顺便为临近的老人免费送餐。”对此,刘雪梅显得格外振奋。
“小哥”们与工会开启了“双向奔赴”……
中国职工之家“小哥驿站”的玻璃阳光房内有一处“心愿树”,图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心愿树”上通过文字表达的心声。中工网记者 鄂璠 摄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