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单永刚:百炼成钢铸匠心

来源:安徽日报
2023-05-23 10:50

原标题:百炼成钢铸匠心——记马钢第四钢轧总厂首席操作技师单永刚

安徽日报记者 贾克帅

人物名片

单永刚,获得安徽省江淮名匠、安徽省劳动模范、马鞍山市优秀工匠等荣誉称号,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寄语

恪守“炉内炼钢,炉炉精品;炉外‘炼’人,处处做表率”理念,我将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提高操作技能,破解难题;在实践的熔炉中,强筋健骨、百炼成钢。

5月,对于马钢第四钢轧总厂首席操作技师单永刚来说是一个喜悦的季节。不久前,他刚刚领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将扎根生产一线,攻克‘卡脖子’难题,争取再立新功!”在与记者交谈之余,单永刚盯着工作室墙上“大胆创新,匠心铸梦”的标语,感慨地说。

炼钢炉外精炼是钢铁冶炼的重要工序,也是决定炼钢质量的重要一环。1996年,单永刚参加工作,当时的马钢恰好引进了炉外精炼设备,他有幸成为第一批从事炼钢炉外精炼的技术工人。

“钢水出了转炉后,就进入炉外精炼环节,由于不同的产品对钢水质量标准要求不同,生产冶炼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去解决难题,以满足生产需要。”单永刚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场对钢铁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炉外精炼领域沉淀27年,见证了马钢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他也总结出自己的宝贵经验,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多年来,单永刚没有放过一次进修的机会,从技校到专科再到本科,单永刚的技术知识水平与他的炉外精炼技术同步提升。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也包括管理方面、生产安全方面的知识。”单永刚说。

技术“大拿”的成长,也离不开生产一线的磨炼。单永刚说,每一项技术探索的课题,几乎都来源于生产一线。虽然他是人们眼中的技能大师,但还是坚持每天到生产线上实地观察。他通过对一线生产数据和工艺情况的反复分析、对比,优化生产方案,并牵头对《岗位作业标准》《冶炼钢种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生产一线的细节很重要,许多技术突破都需要从细节入手,反复推敲。”单永刚说。

深耕炉外精炼领域,单永刚多年来攻克了无数个“卡脖子”难题,每一次攻关都是一次大胆创新。

“所有的技术创新都会面临质疑、面临风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但缺少‘创新’这个关键,就难以有技术突破!”单永刚深有感触地说。

驰骋在大江南北的国产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复兴号”动车组,俗称“绿巨人”,它独有的绿色机身曾一度惊艳四方。这身“绿铠甲”的诞生,与单永刚有着直接关联,其背后是一波三折的技术攻坚故事。

2020年,马钢拿到了“绿铠甲”的订单,相关生产部门信心满满地投入生产研发,但没想到,在多次试生产中处处出现“拦路虎”,造成试验中断,并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一时间,这成了众人关注的难题,而焦点恰好集中在炉外精炼环节。于是,单永刚临危受命。

“钢种特性决定了炼钢冶炼的难度,因其低碳高合金成分的特点,需要较长升温时间,无法达到与连铸生产匹配要求。”面对工艺难题,单永刚及团队对1000多炉同类型钢种工艺分析、数据比对,最终敲定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方案评审时,许多人都认为不可行,认为做不到。”面对质疑,单永刚相信自己的判断,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尝试,终于突破冶炼温降250℃工艺及操作极限,冶炼出国内首款高耐蚀高强冷轧钢板,用于“绿铠甲”的生产。

一次次攻关,一次次突破,单永刚多年来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炼钢工艺的“束缚”,创造了以单永刚命名的5项工艺冶炼操作法,取得了6项技术秘密、8项专利技术成果。近3年来,他主持参与申报科研技术攻关20余项,在保证高质量生产的同时,探索高效生产模式,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也为低成本洁净钢及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迈向更高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