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西信公司室外信号组装车间内依旧热火朝天,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操作台前,一身蓝色工装的陈坤耀手持锉刀,全神贯注地打磨着手中的螺钉紧固头,一干就是一下午,这是他为了提高产品接点罩盒上螺钉的安装速度和质量,加紧赶制的又一个新装配工装。就在前一天,他刚刚荣获2023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回首来时路,陈坤耀说:“我相信汗水不会辜负勤劳努力的人,我只是恰巧坚持了下去。”
抓住每一个机会
陈坤耀老家在秦岭北麓大山深处。从小,父母节衣缩食坚持让他读书,只盼有朝一日他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2006年,高中毕业的他选择进入西安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数控车床。“国家那会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学这个专业每学期都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能解决我的大问题。”陈坤耀谈起那段时光,很有感触。大三那年,西信公司室外信号组装车间由于人手短缺急需一批技校钳工充实生产线,他决定进企实习。
跨专业学习并不容易,进入车间的第一天,陈坤耀就因把ZD6电动转辙机底壳误认成汽车发动机部件,而引得车间师傅们大笑,这让一向腼腆的他一下子红了脸。
“可我没有退路,这是我唯一能为自己找到的机会。”陈坤耀说,那段日子,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多学习,他时刻跟在师傅身后,一遍遍观察ZD6电动转辙机组装,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了解工艺流程。有机会就拉着工友询问每个部件的名字、作用性能。回到宿舍,他还要把当天的失误和难点,一一梳理、反复琢磨、复盘。
用勤学实现梦想
“大山里走出的娃娃,要想在城市里立住脚,必须有硬本事。”得知被企业正式录用的那天,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证明自己,让自己留得更久。
2009年3月,公司新建ZD(J)9电动转辙机生产线,需要成立新班组。陈坤耀瞅准这一时机,埋头苦练,顺利通过考核,跟随师傅进入新工段,成为骨干一员。
在新的生产线上,陈坤耀从事ZD(J)9电动转辙机摩擦联结器的装配工作。多年的学习,让他对技术有超强的领悟性,很快实现独立操作。
组装、研磨、测试,陈坤耀严格按照工序流程,避免了组装差错,保证了部件性能质量。为了快速提高自身的技能,陈坤耀在完成本职任务后,还会主动参与到整机的组装中,这让他的岗位技能迅速得到提升。第二年,他就被公司推荐参加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这次全国大赛,对陈坤耀是机遇也是挑战。比赛涵盖了大量有关室内信号继电器的知识,这让从未接触过继电器领域的他倍感压力。“说起来,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企业的帮助。”他至今都记得,车间党支部书记帮他协调继电器车间学习机会,这让一度想放弃的他重燃斗志。
那段时间,他每天中午就用十分钟吃饭。其余时间不是捧着书背理论知识,就是往继电器车间里钻。别人生产他练习,每次都要车间主任熄灯“赶人”,他才肯走。也自此开启了他的竞赛之路,赛中学,学中练,最终在201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术竞赛中取得第二名好成绩,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以技术助力企业发展
一路走来,陈坤耀在劳动中成长,用技能成就梦想。他曾创下了个人月生产68台合格转辙机的纪录,一次交检合格率达百分之百。“我们生产的ZD(J)9电动转辙机是专为客专线路和高铁线路研制的道岔转换设备,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核心产品。”他深知,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实现产业化升级的基础和保障。
工装优化、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多年来,陈坤耀始终坚持思考,持续创新,他提出的13项技改技革项目被企业采纳推广,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是生产线上名副其实的“大技师”。“技术工人就要用技能报国,用技术兴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自己将用行动做大国工匠的践行者,以创新思维助力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劳动者报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