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长江、黄河在关中“握手”,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先期通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3-07-17 09:36

原标题:长江、黄河在关中“握手”,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先期通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毛浓曦 通讯员祝盼 杨少琦 郭焱珺 王飞辉

7月16日上午10时55分,随着引汉济渭黄池沟分水池闸门缓缓开启,一股股源自长江流域汉江的清水,在秦岭输水隧洞经过12小时的“漫长之旅”后到达秦岭以北,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陕西西安供水管线。这标志着历经十余年建设,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成功实现先期通水。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自长江流域的最大支流汉江开始引水,再由南向北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补给到黄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渭河。分为调水和输配水两大部分,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输配水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输水南北干线及23条支线组成。本次通水从引汉济渭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

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该工程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其中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体勘察设计、中铁十七局、十八局集团等单位施工的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全长81.8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是引汉济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隧洞穿越3条区域性大断裂,4条次一级断层和33条一般断层,涉及岩性20余种,面临着连续长距离硬岩掘进、超长距离施工通风、超长距离贯通测量、高频高强岩爆、深层外水压力、非煤层有害气体、硬岩底板隆起、各类型突涌水、TBM遭遇涌出状破碎岩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我们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领衔的技术团队,先后主持开展了特深埋深层工程地质特性等5大类12项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历时11年,有效解决了4000余次岩爆、600余次突涌水、888米底板隆起和3次TBM卡机脱困等难题。”铁一院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隧洞总设计师李凌志说。

同时,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发挥引汉济渭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秦创原引汉济渭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申请专利116项,获专利授权72项、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2项,编撰著作7部,牵头编制各类标准12项,先后荣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有力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担施工的秦岭隧洞岭北段是全线地质最复杂、工程风险最高、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卡脖子”地段。施工中,秦岭隧洞洞内温度常常超过40摄氏度,相对湿度超过90%,突如其来的岩爆、突涌水、软岩流沙等也是这项工程的“拦路虎”。施工团队采用世界先进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进行作业,先后通过20多条断层带,攻克非含煤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长距离通风、长距离连续掘进、长距离皮带出渣及断层破碎带掘进等多项工程技术难题,提前610天实现秦岭隧洞岭北段贯通。

中铁十七局集团承担施工的秦岭输水隧洞黄三段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主隧洞穿越9条断层和破碎带,项目使用钻爆法无轨运输独头通风技术,引进大型湿喷机械手等装备,并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研制的出风机控制技术,克服超长施工通风距离等难题,掘进隧洞6500米,打破了当时该技术掘进长度的全国纪录。同时,在施工通风、排水、环保等领域取得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利用风机间作用差异平衡风量、风压参数,实现节能降耗近40%。二期工程黄池沟配水枢纽施工期间,利用物联网、仿真模拟、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调节中枢,实现智慧决策、精准调度。

据介绍,引汉济渭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年均调水规模可达15亿立方米,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至7亿立方米,可满足西安、咸阳等城市用水,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超过1411万,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GDP,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责任编辑:迟语洋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