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的力量
作者:李佳明
朗读:张明馨
2016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佳明参观中铁十四局京沈高铁望京隧道项目后,深受感动。他试图通过这次体验学习,去理解中央电视台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中国铁建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左膀右臂”,两者的一脉相承之处:共同担负什么样的使命担当、共同展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共同践行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等。从一隅而观全局,不仅在望京隧道施工现场,在祖国大地,有数万建设者的默默无闻的力量,不仅书写了中国高铁的“速度传奇”,也诠释和践行着“中国高铁精神”和包含“铁建精神”在内的“央企精神”……
记中铁十四局京沈高铁望京隧道
项目体验学习小感
——李佳明——
初冬的北京,来到北京的近郊,参加频道党总支组织的体验学习活动。本是带着一种平静而略微好奇的心情。因为“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国家名片。而“京沈高铁”建成后北京到沈阳只需两小时,到长春两个半,到哈尔滨三个小时。大大拉近了首都与东北的距离,无论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进“此山中”,希望了解我们人类速度最快的“那双腿”,是如何而来的?这样的期待让我平静而好奇。
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寻找自己所在单位中央电视台与中国铁建的相似之处,相近之处。脑海里跳出几个排比:国家使命、国家通道、国家形象。没错,大家都肩负着国家使命。大家打通的都是国家通道:一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而最终树立的都是国家形象。正在边看边思的平静过程中,一些不期而遇的感动即将打破这种自设的平静。
当年的铁道兵,今天的中国铁建,84年划归铁道部后,当兵的人走入了市场,但军人的本色不变。据统计,当年用时12年的成昆铁路,每一公里平均就有两名铁道兵牺牲,历程被回顾,不禁感到一阵心悸,与此相比,当中国铁建,从84年的业绩每年7个亿,到如今每年一万三千亿,心里又备受震撼。再到今天“一带一路”的民族复兴、世界振兴的路线上,中国铁建已经在44个国家“安营扎寨”,心中已难以平静。回想到在工地参观时,一位工人平静的告诉我,在这个临时的“阵地”上,他们最少要“战斗”50个月,50个月!再想到他们四海为家,临时板房,集体生活,风雨兼程,时速已达几百公里的中国高铁,在他们的生命中是如此的慢速和孤独,白驹过隙的一瞬,可能是他们一生的浓缩。
短暂的体验和学习是无法就“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这样的问题,给出深刻的答案的。但是,试着去走近他们,感知他们身上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曾感知的精神和气质是不为过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和气质呢?我斗胆的写下了几句:无私奉献的信仰,默默坚守的精神,家国天下的胸怀……罗列越多的词,越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也许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吧。交流中我们从“中国高铁”,延伸到了“高铁精神”和“铁建精神”的话题,但并没有讨论出具体答案。也许这是明智的,因为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试试写出自己的答案。今天参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企业有上万家,中国高铁人在一种借鉴,超越,引领的气势中前进。什么是“高铁精神”?我想到了大学毕业时的一句名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用在此,能表我心。中国高铁:聚是一团火,成就国家梦想!散是满天星,满足万家愿望!而什么是“铁建精神”?“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李传营书记的讲话已给出答案:四海为家,心无旁骛!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定力!
思维的习惯又让我回到了寻找共同点上来。钱穆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可大可久”,“大”与“久”是中华文化追求的、并已做到的。央视的文化使命就是传承这种“可大可久”的文化魂。而中国铁建的每一个工程的追求,何尝不是“可大可久”的。今日全中华儿女所奋发努力的中国梦,何尝不是“可大可久”的!
默默无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自信!中铁十四局的朋友们,让我们在一天的缘分中,许下一生的承诺吧:用我们默默无闻的努力,让中华儿女、让天下人,静下来看我们(央视),动起来看你们!(中国高铁)
致敬!四海为家,心无旁骛的“中国铁人”!
(中国铁建职工e家)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