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首批辽宁工匠|方文墨:我有一条放飞梦想的路

来源:沈阳日报
2023-08-10 16:53

原标题:

方文墨:我有一条放飞梦想的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大多数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但是有的战机零件,由于数量少、加工精度高、难度大,还是需要手工打磨,因此,有着“航空研磨师”之称的航空钳工犹如国宝一般地存在。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标准件中心钳工方文墨,是中国航母舰载机的一线工作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国产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公差——“文墨精度”。20年来,凭借一双手、一把刀,方文墨成功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差距,保证了国产战机制造的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

决胜于毫厘之间是方文墨的工作日常。2022年6月的一天,方文墨所在的班组接到“紧急求助”:公司科研团队在进行科研攻关时,一个关键工件出现变形,如果无法及时校正将影响机型整体装配进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攻关组请教了全厂所有的老师傅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于是,重担落在了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的肩上。

接过工件的方文墨一言不发,双手在零件的各个角度之间辗转徘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整个班组的成员都屏气凝神,目光焦虑。在一番深度思考后,方文墨拿出锤子小心翼翼地对工件进行敲击,随后将零件置于锉刀之下,开始反复磋磨。随着时间的推移,零件在他手中如魔方般不断变幻。分分秒秒过去,这个问题工件在方文墨的手中在没有裂纹,也没有破碎的情况下成功实现校正,并一举攻破了国家重点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难关,保证了该型军品科研如期完成。

“一丝一道中,方得技工始终;一锤一锉中,铸就大国梦想。”方文墨用自己的双手打磨出航空零件的精度,更用一名航空蓝领青年的志向与毅力,打磨着自己的人生精度。

20多岁时就经过3次破格晋升,成为沈飞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9岁成为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34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岁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方文墨将精彩写进青春,照亮中国的航空强国梦想。

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和优秀青年代表,方文墨在2013年5月4日和2016年4月26日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首批航空工业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代表,方文墨是首批12名写信代表之一。

一条路放飞人生梦想

“我家住在沈飞机场跑道300米外,每天抬头就能看到飞机呼啸而过……”出生在一个三代守业的传统航空工业工人世家,方文墨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沈飞职工。“从小生活在沈飞大院,别的五六岁的孩子都还在玩玩具、和小伙伴奔跑,而我是在看机械制图,在听妈妈讲螺纹是什么、如何与零件配合……”在方文墨的记忆里,小时候节假日经常陪父母在工厂加班。坚硬、冰冷的机床和工具对于方文墨来说,有一种不可言表的亲切感。“航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亲手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歼击机,捍卫祖国领空安全’。那时候我的理想是要造飞机,而且是战斗机。”笑谈起幼年时种下的航空梦想“种子”,方文墨仍满怀自豪。

15岁初中毕业,在绝大多数同学选择考高中上大学这条路时,方文墨选择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沈飞技校学习。“我身上流淌着航空基因,我要用出色的技艺,来传承家族的航空报国梦想。”

从2000年到2003年毕业,方文墨用严苛的苦练成就了毕业时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当时的他,每天白天在学校学习,放学后就留在工厂进行基本功训练,从傍晚到半夜的五六个小时里,陪伴他的只有空旷厂区里枯燥的锉削声。

钳工是机械加工领域中唯一还用手工加工的工种,想要练成手,背后意味着每日数以万计的修锉练习。直到技校毕业进到沈飞工厂工作,方文墨每天保持着8000次左右的修锉频率。手有功夫腰杆硬,这是工匠的普遍真理。刚入行的方文墨每晚工作到半夜,第二天一早7点半继续上班。每一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一天都有新精进。“技术工人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我想这前边要加上‘用心’。用心的一万小时基本功训练,才能打磨出一个好技工。”训练时,锉刀在手中发出刺耳的尖叫,有时候甚至造成方文墨生理性呕吐。但时间长了,方文墨反而从锉刀的一声一声中听出了小提琴家一样美妙的乐感。

小结

精密加工过程,是靠着平时的勤学苦练,靠着一定的肌肉记忆才能完成,在业内被称为“人刀合一”。寒来暑往,一个“苦练技术”的青年人即便在上下班的路上,心都是雀跃的。就这样,方文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最祥和的华章。连他自己都没有料想到,对钳工技术的这份坚持,让他一干就是二十年。

一把刀锉出“文墨精度”

入厂之初,沈飞的老师傅们认为,以方文墨的身高条件不可能成为出色的钳工。“我身高1.88米,面对一米多高的钳工台,我需要弯腰近90度,一般人确实很难坚持。”为了打破师傅们的成见,方文墨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练功房练习基本功。“钳工在锉削工件时手劲很关键,我就在锉刀上放一杯水控制前后的锉削对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手臂肌肉的张弛程度,每天训练四五个小时。”钳工工种中的锉、钻、锯、錾、钣、铆、钳、修、研、配,靠的都是手感。为了练习手感,一般情况下,一名钳工一年会换10来把锉刀,而方文墨一年却换了200多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为后来方文墨在技能方面实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空中没有停车场,试飞没有后悔药。由于飞机是一种高精尖的特殊产品,哪怕是少装一个铆钉、出现一根头发丝粗细的误差,不仅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会给包括飞行员在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他深知这个道理,更知道航空产品的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方文墨平时经常加工的零件平面一般是火柴盒大小,每个表面起码得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每天要完成往复单一甚至枯燥的锉修动作8000多次,常常是循环往复的动作让他的神经处于一种机械的状态,如果把他锉修的行程捋成一条直线,总行程可以高达6000多公里,相当于进行了一次万里长征,至于洒下多少汗水数也数不清。在每一次锉修过程中,他都把它当成提高技艺的台阶,加工的精度也逐渐提高,被行业称为“文墨精度”。

也正是凭借着从小练就的“童子功”,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行制作刀、量、夹具100余把(件),改进刀、量、夹具近200把(件),改进工艺方法60项,改进设备2项,总结技术论文和先进操作法12篇,发现设计问题26个,取得22项国家专利。与此同时,他还把工作中练就的本领应用于技能大赛。几年来,方文墨相继荣获国家、省、市各类技能大赛冠军无数,24岁就成为沈飞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此基础上,他又把在技能大赛中强化的本领应用于本职工作,相当于每月就有4项发明和改进项目。

眼下,厂里的关键任务很多都由他来承担,最后一道工序都由他来完成。不仅如此,他还在实践中摸索出“望、闻、问、切”的钳工四步工作法。目前,这些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工友们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他还练就了一个蒙眼锉削的绝技,就是纯靠感觉不用眼睛便能完成装配工作,这并不是炫技,因为飞机是一个上万件零件的整体,一个零件如果出现干涉,那么只能拆卸下来进行修整。往往拖后工期数天。这种仅凭手感就能把干涉零件加工合格的功夫,大大地提高了国产战机的飞行质量和效率。

小结

在很多人看来,钳工岗位枯燥乏味。但在方文墨眼中,钳工岗位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世界,通过打磨、加工,会赋予冰冷的零件以温度与情感。从一个青葱年少的普通钳工,成长为一名频获嘉奖的航空“钳工大咖”,从制作简单的零部件到高难度的航空复杂件,方文墨一步一个脚印,出色地完成每一项生产任务。20年里,方文墨有一大半的休息日都留在了车间,他用脚踏实地踩实前方的每一步路,用工匠精神不负“航空强国时代的领跑者”。

一群人托起战机高度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方文墨说,他从不认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传帮带”。

2013年年初,方文墨班成立。班组用劳模精神激励和鼓舞班组的90后、95后奋进,致力于打造具有文墨特色的管理模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组文化氛围。

在平日的训练里,方文墨对待徒弟是严苛的:从0.1毫米、0.05毫米,再到0.02毫米,方文墨要求徒弟们跳出教科书,不断刷新个人纪录。“缩小和发达国家造飞机的差距,要从你我做起!”方文墨总是勉励徒弟们挑战极限,创造新纪录。别的团队做到加工公差达标即可,但在方文墨的团队中,大家都自我加压,永远将公差缩减至标准的一半。工作室操作台下磨损严重的一方方木质地板,和不锈钢工作台上留下的一处处汗渍,见证了班组成员的坚守和付出。他们常常练得双手水泡上面摞着血泡,回家拿针挑破后接着练。

一步步推高“中国精度”,“文墨班”大国工匠们“被看见”的过程幸运却又漫长。他们“看不见”的努力,散落在那些鲜为人知的点滴经历里。

一次,公司接手了一项价值上千万元的订单,需要3个月内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方文墨和他的团队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刻苦攻关,大胆创新,终于啃下这个硬骨头,为中国航空企业在国际市场加了分。方文墨设计制造的“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为企业节约100多万元;他改进的铁合金专用丝锥,能提高工效4倍,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万余元。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方文墨带领“文墨班”的小伙子们,用无数个流血流汗的日夜,换来了青春的绽放。如今,“方文墨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国内运行的大师工作室中诞生冠军最多的地方:3人获得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和金奖,21人次获过省、市级技能冠军,他们引领着我国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为国产战机关键部件的安全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小结

梦想“做世界上最好的歼击机”。方文墨带领“90后”和“00后”冲击梦想新高度。他的徒弟们也陆续成为“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新队员,成为“文墨精度”的实践者和更高精度的创造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沈飞研制生产的重型歼击机以高机动性、精准打击的优越性能,成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中至关重要的杀手锏。而方文墨的“冠军班”也幸运地参与了这一历程。试飞的新战机又一次掠过头顶,熟悉的声音仍能激荡方文墨的心。不同的是,他早已不是只能仰望战机的小男孩,他成了战机的制造工匠。曾经,方文墨立志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他说这其实是他梦想的前半句话,下半句是,带领他的徒弟们,做世界上最好的歼击机,用青春托起国产战机的新高度。

(原载于2023年7月7日《沈阳日报》)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