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破解发展瓶颈,更好构建技能型社会

来源:大众日报
2023-09-05 13:36

原标题:破解发展瓶颈,更好构建技能型社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进一步提升社会就业数量和质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也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技能教育促进就业。重视技能人才、构建技能型社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构建技能型社会,需要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努力。自2021年4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构建“技能型社会”以来,国家以《职业教育法》修订为契机,不断夯实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法理根基,同时围绕技能的形成、评价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促进技能型社会由愿景向现实的落地。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这三个环节的匹配和互促,形成一个有利于技能学习、使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主体功能,高效培养技能人才

影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很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包统配”的就业体制也逐渐转变为市场化配置,政府通过举办公办职业院校,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人力资源。近年来,不少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企业意识到高端技术和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学习者个体也愈发注重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获得有着更高收入水平的职业。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传统以低技能工人培养和输出为模式的职业教育办学出现严重困境,例如,部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难以满足岗位需求,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难以支撑复杂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的生涯发展能力和继续学习动机不强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目的就是提升技能形成的层次、水平和质量,让学校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好地贴近企业的需求和特色。因此,未来需要发挥政府统筹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功能,将对技能的个人需求、企业需求和国家需求统一起来。首先,政府应重点强化职业院校基础办学能力,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具有类型特色的教育制度改革,为技能学习者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其次,省域层面应建立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研究与发布机制,弥合人才的供需方存在的信息鸿沟,降低教育资源的错位投入。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完善制度环境,引入产业界资源深度参与办学,包括但不限于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实体、企业自主办学等多种形式,在夯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实现人才的定制化培养。各地还可试点以产教融合负面清单机制,破除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所存在的制度壁垒。

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技能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技能形成的水平如何,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评价系统予以确认,这一评价系统主要体现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受科技革命对社会分工和职业世界的深度影响,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的倡导,诸多国家建立了以能力或学习成果评估为基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职业资格”的说法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被确立。三十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近十年,政府进一步优化职业资格的认定机制,在清理和整顿不规范鉴定项目的同时,让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人才评价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的推出,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和纽带,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更快进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从而提升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效率与质量。

未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与优化应进一步提高对相关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的认定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加强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抽检,根据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培训协议和评价质量情况,进行分级评估,对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激励惩戒措施。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学历间的互认互通,破除资格认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存在的地域与企业间的分割。优化部分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信效度。

营造良好的雇佣和发展环境,形成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系统性的职前教育,更需要职后的岗位学习和可持续的晋升发展动力。政府和企业应携手为一线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涯发展环境,推动技能人才扎根岗位,实现技能报国。

一是整体提升企业的稳定雇佣率。稳定雇佣的核心特点在于雇员与雇主之间具有可预期性的、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从而为雇佣者提供安全就业的环境,促进雇员能够扎根某一岗位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这对于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建立企业内可预期的晋升通道。技能人才的上升渠道的缺失或职级不高,会导致中低级别技术技能供应量长期偏大,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及内部高度内卷的竞争态势。目前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新八级工”制度,是对原有八级工制度的继承和超越,其目的都是进一步拓展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宽广的生涯发展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企业内部应比照这一制度设计,结合企业内的业务内容、技术与岗位特征等,设计相应的岗位职级晋升通道,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提供专属的发展空间,让其获得与技能水平相匹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三是构建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荣誉体系。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技术技能人才荣誉、竞赛名额等,应向战略新兴产业、非公有制企业等适度倾斜,同时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充分吸纳高技能人才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兼任职务,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代会代表等的人选。四是完善企业内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机制。通过技能竞赛、师徒制、大师工作室等,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建立体现行业特征、现代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技术技能创新规律的企业内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机制。

李政,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