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奋进新征程】
原标题: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引题)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郝赫)“2023年,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在县级人大代表中占比52.53%。目前省级工会兼职副主席中劳模和一线职工占比58.3%。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这组数据,彰显了近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丰硕成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6年来,多项举措在全国各地、各产业全面推进、不断深化,正广泛惠及广大产业工人,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帷幕,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明确25条改革举措,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6年来,全国总工会积极牵头抓总,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30个部委参与其中,制定6项工作机制,一个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牵头,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凝聚合力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一大批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的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协调小组各组成单位出台改革配套文件100多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出台20多个。值得关注的是,新修改的工会法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明确为工会组织的法定职责。
在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成为各级工会的“一把手”工程;结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25个地方和企业分两批开展了全国层面试点,带动各级各类试点超过4000个。在地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推进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各省(区、市)均成立推进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其中23个省(区、市)的省委副书记、6个省(市)的省委常委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各地方制定改革专项规划或纳入地方整体规划,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督查范围。与此同时,企业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日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6年来,一项项行动密集展开——开展“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学习宣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做好产业工人维权服务,推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落实……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
如今,这项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成为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依靠力量;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各项待遇稳步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广大产业工人拥有了展示风采、成长成才、创新创造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产业工人队伍获得蓬勃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有3.7亿人次产业工人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