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务农夫妇创业做特色饭包,日均销售近200单

“没想到,在这把年纪靠新事物改变了命运”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3-09-15 07:30

原标题:务农夫妇创业做特色饭包,日均销售近200单(引题)

“没想到,在这把年纪靠新事物改变了命运”(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沈海山

“再加两份土豆泥饭包的外卖。”8月29日夜幕时分,在辽宁沈阳铁西区一处门市房厨房内,生菜叶上放上米饭、土豆、花生米、香菜、小葱、圆葱、黄瓜丁、辣椒,就势那么一包,56岁的刘凤华在后厨不到1分钟就包好一个饭包。67岁的老伴杨文波则娴熟地装盒打包贴好标签,等待骑手上门取餐。

22时关店后,刘凤华和老伴拿出手机,戴上老花镜,仔细查阅着当日的外卖“战果”。“咱们今天又卖出去将近200单。”杨文波说。难以言表的喜悦,瞬间涌上两位老人的眉梢。

老夫妻创业卖饭包

这是沈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夫妻档小吃店。然而略显特别的是,这家小店的经营者是一对老夫妻。一辈子在铁岭开原老家种地务农,没想到凭借“东北特色饭包”外卖,在晚年过上了忙碌且充实的创业生活。

“我俩当了一辈子农民,以前起早贪黑就指着那几亩庄稼地。现在儿女也成家立业了,就想着出来到大城市干点啥,也是帮儿女减轻些压力。在老家待了一辈子,到老了,反而想出去闯闯。”刘凤华坦言,这辈子除了种地,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手艺就是打饭包。“听孩子说现在城里年轻人都爱点外卖,我就和老伴商量在沈阳开个小饭店,主打卖饭包。我把想法和儿女说了,他们也都挺支持。”刘凤华说。

在把租店面等一系列琐事办妥后,老两口又为怎么把饭包卖出去发起了愁。“说实话,我俩一辈子没怎么进过城,上次来沈阳还是十五六年前,对这些新鲜事物都不熟悉,只知道要上外卖生意才会好,智能手机都不怎么会用,多亏了小王这孩子。”杨文波口中的“小王”是美团外卖业务员王琛。

相关知识记满一大本

“看到老两口求助的眼神,我其实特别能体会他们急切的心情。两位老人身上积极、乐观、不服老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王琛说。就这样,王琛从最基础的如何下载软件、如何操作外卖系统开始,手把手教学。“小王说一句,我就在小本上记一句,两个月时间就记了这满满一本。”刘凤华满怀感激地说,这两个月和小王见了几十次,遇到和外卖相关的问题,他几乎是随叫随到,见得比亲儿子还勤。

从修改菜单、设置活动、查看数据,到回复评价、使用推广,王琛教得认真,老两口也学得认真,很快就能独立熟练操作系统,甚至还会时不时和王琛“炫耀”自己的学习成果。“除了教我们怎么操作,小王还会主动帮我们设计外卖店面,拍好看的美食照片,指导我们做量大实惠、薄利多销的套餐,订单量眼看着噌噌往上涨,收入也越来越多。”刘凤华说。

两个月收入顶过去一年

这家小店发展的每个“里程碑”,刘凤华都能如数家珍。从刚上线外卖每天20多单,到两个月后的日均150单,“东北特色饭包”订单量不算攀升,也激发了老两口的干劲,一度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22时。“现在我俩干两个月,能顶上过去种地忙活一年的收入了,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份生意带给刘凤华的,不仅是收入上的富足,更有家人般的关怀。

“有天中午正忙着,俺老伴的腿一不小心被油给烫了,当时着急要送他去医院,但手里还压着好多单没做,我立马就想到了小王,赶紧给他打电话求助。”说起这段往事,刘凤华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收到消息后,王琛第一时间赶到店里,安排老人去医院处理烫伤,自己则留在店里挨个打电话和顾客解释。“当时心里就觉得,小王成了我们在这个城市的亲人。”刘凤华感激地说。

如今,杨文波被烫伤的腿已经康复,再次和老伴并肩作战。回想起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刘凤华和杨文波不禁感慨:“没想到,在这把年纪靠新事物改变了命运。”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