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蚊子给“军功章”、东方白鹳送“礼物”、老船工竖起“大拇哥”

2023·劳动创造幸福|大河之洲智慧生态的守护者

来源:中工网
2023-09-18 09:55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黄河这条“母亲河”的入海口,占地54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形成了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焕发新生的土地、绵延流淌的长河、鬼斧神工的潮汐树、波澜壮阔的河海黄蓝交汇、生机盎然的湿地家园,这些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罕为人至的绝美风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状态,如今,借助中国移动5G技术,都可以在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上清晰实时观看。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的智慧生态系列的“5G+智慧黄河生态保护”项目,整合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等数据资源,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以数智力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image001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大屏幕

蚊子给的“军功章”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现网络信号的有效覆盖,既要融入周边环境保护生态,又要实现对重点区域的远程监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项目规划之初,种种困难就接踵而来。施工区域既有黄河滩涂、河沁岛(黄河入海淤积的无人岛),又有远距离海面的监测船只,还面临着黄河下游近年来少有的大流量洪峰,建设陆地基站的思路在这里行不通;受保护区位置的特殊性和黄河屏障影响,目标区域没有可以做支撑的中继载体,也不允许新建杆路,业务组网安全无法保证,长距离供电的施工难度超出预期……面对难题,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迅速组建专家项目组进行研判,党员和骨干员工带领大家开启战斗模式,吃在芦苇荡、睡在工地上,克服夏季炎热、阴雨、泥泞、蚊虫等外在困难,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逐一攻关。

image003

黄河滩涂施工现场

攻坚的难度远比想像中要难得多。夏秋两季,黄河口滩涂上的蚊子铺天盖地,尤其到了傍晚像一团团黑云,真正是“海风吹,日头晒,三个蚊子一盘菜”。而基站开通、线缆铺设、设备安装,恰恰是要从这些滩涂经过。项目组成员克服无路、无机械辅助的困难,肩扛手提铺设了30公里光缆。

“那就是蚊子窝,驱蚊液都不管用,身上咬的全是包。”项目结束的时候,每个成员身上、脸上,都是被蚊子咬出的大红包,红肿一大片。“这就是黄河口的蚊子给我们授予的军功章!”项目组成员既戏谑又骄傲地说。

东方白鹳送的“礼物”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371种,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在40多米高空,移动信号塔笔直矗立,这上面稳固架设着5G网络天线设备、远程视频监测设备,顶部还预留了一个“招引巢”平台,吸引东方白鹳来“为爱筑巢”。这个巧妙设计,移动建设者们花了一番心思。

入海口湿地是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而成,地质、水文环境复杂,地层松软,不适宜建高塔,而且滩涂地湿滑,难以行走,加之近年来少有的大流量洪峰频频“光顾”,施工难度显著增加。既然大型施工器械无法进入,要在河沁岛建40米高的信息化生态监测点,就需要另想他法。

image005

建在船坞平台的通信设备

经过多方综合研判和测试,最终采用拉线测风塔方式进行建设,使用太阳能实现供电。这项工程仅用时4天,赶在黄河调水调沙无法登岛前完成了施工,为滩涂、海岛等情况下的5G建设提供了样板。有了信息化手段助力,白鹳的生活环境、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就可以通过5G+VR进行实时监测,辅助相关部门探索保护东方白鹳新模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一臂之力。

image007

中国移动5G VR实时直播在招引巢安家的东方白鹳一家

“信号塔刚建成的时候,就有东方白鹳到我们的招引巢里‘安家落户’了,生态监测项目最后完工的时候,我们通过远程监控设备,看到巢内破壳而出的鸟宝宝萌态十足,真是太高兴了,这是东方白鹳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项目组成员兴奋地说。

老船工竖起“大拇哥”

万里黄河奔流入海,当雄浑的黄河与湛蓝的大海相拥,成就了独特的“黄蓝交汇”的壮美景观。“黄蓝交汇”的景象一般出现在距离陆地20余公里的河海交汇处,如何将这一景观传回陆地,便于对河海水文变化及生态影响的研究,又能使广大游客可以远程欣赏,成为项目组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5G网络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一般在300米左右,20余公里的超远距离高清传输,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闯出一条新路来。项目组成员绞尽脑汁,先后拿出10余版解决方案,都无法圆满解决这一困难。

沿用老办法不行,必须采用新技术。经过省市专家昼夜演练,终于探索出“5G 700M+CPE”综合网络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享700M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覆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上传速率高的特点,,以及CPE终端信号接收强的特性,实现了距离陆地20公里的海面视频实时回传,视频流畅清晰、安全可靠。

image009

突击队员连续十余天吃住在船上,寻找“黄蓝交汇”最佳观测点。

但“黄蓝交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不同时间、气象情况下,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要想随时观看这一美景,必须摸清它出现的规律特点。为此,项目组专家驻扎船上,克服晕船、风浪大、潮汐、船只搁浅、不能正常食宿等困难,在海上漂泊10余天,累计航行近1300海里,采样150余处,一直测、一直调……

“在船上隔一段时间就吐,下船之后腿都软得站不起来。”凭借这些关键数据,结合潮汐、时间、黄河水量等变量,项目组搭建起“黄蓝交汇”轨迹大数据分析模型,只要输入当天的环境变量,就能实时得出“黄蓝交汇”轨迹出现的范围区域。和项目组一起在海上采样的老船长竖起“大拇哥”,感叹地说:“你们这群年轻人真是行,比我这个在黄河上住了三十多年的老船工都了解‘黄蓝交汇’的出现规律了!”

image011

河海交汇造就“黄蓝交汇”的壮美景观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始终是行动派。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5G+智慧黄河生态保护”建设团队,将继续发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互联网+生态保护”综合应用,持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智赋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