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原标题:化作春泥更护花
刘颖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女排宿将周苏红没想到自己和恩师李海清的重逢,竟然是在杭州亚运会湖州站的火炬传递活动中。
“很久没有看到李教练了,看到他的时候眼泪差点流出来。是他在我11岁的时候发现了我,也培养了我,非常感谢李教练。”周苏红动情地说。
78岁的李海清和周苏红一样,都是湖州站的火炬手。周苏红跑第一棒,李海清跑第69棒。
“我是一个月之前得到的通知,让我担任火炬手,自己也在积极锻炼准备,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周苏红是这站火炬传递的第一棒。”李海清和自己的得意弟子不期而遇,也难掩内心的惊喜和激动。
李海清至今还记得,30年前自己见到周苏红的惊喜。当时,周苏红还只有11岁,李海清在湖州市长兴县少体校从事排球工作,当李海清在县运动会上看见周苏红后,眼前一亮,当即决定一定不能“放过”眼前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为了劝说让周苏红打排球,李海清亲自到周苏红家里做工作,但结果并不顺利。周苏红父母都是从事船舶运输工作,常年在外,家里只有老人、周苏红和一个弟弟,懂事的周苏红从小就学会做家务,家里人不愿让周苏红离家进入体校。
面对各种困难,求贤若渴的李海清没有半点动摇。后来他又到周苏红的家里和学校,前后去了5次。最后还是通过关系,让周苏红的母亲找了一份在岸上的工作,才让周苏红进入少体校。周苏红很快崭露头角,两年后便进入省队,由此开始了自己传奇的运动生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李海清的“五顾茅庐”,便没有周苏红后来作为国手的辉煌。对此,周苏红始终心存感恩。每次出国比赛,她都想着给恩师和师母带礼物……李海清至今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不是说我要她的东西,而是说明这个孩子真的很有心。”
有意思的是,在本站火炬传递中的第60棒火炬手、前中国女排运动员杨舟也是李海清的学生。退役后,杨舟从赛场走向讲台,成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她们都很出色,都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谈及两位爱徒,李海清满是欣慰和自豪。
耄耋之年的李海清并没有闲着,他仍然在推广青少年排球、业余排球和气排球,组织相关业余赛事的工作。用周苏红的话来说,“李教练在慢慢变老,但他一直都在参与体育事业,我觉得体育就是能够让人年轻,他的心态就是如此。”
体育人永远年轻,因为体育是最好的载体,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泪水中不期而遇,在奔跑中传递火炬,这样动人而又有仪式感的故事,是迎接亚运盛会的最好方式,也是体育传承最好的诠释。
体育需要传承。不仅体育精神需要传承,体育人才也需要不断接棒向前,这样的体育发展才有后劲,才能始终充满活力。
在中国三大球中,中国女排有巅峰也有低谷,但她们始终是让人尊重、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不仅是“女排精神”使然,也是因为有李海清这样一批优秀基层教练在默默付出。正是李海清们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国女排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谈到中国三大球,人们通常都会说基础薄弱。这个基础包括青少年球员,更应包括青训教练。一个好的青训教练,不仅能让青少年球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能培养他们对项目持续的热爱,良好的比赛态度,过硬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基层教练,“校园足球”什么的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衷心希望再多些李海清式的“伯乐”,再多些徐根宝式的“孩子王”,也希望社会在制度安排上能给予他们更好更合理的物质待遇和职业声望。倘能如此,中国三大球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