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和工会这5年
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的5年间,各级工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亿万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在中国工会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邀请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干部中的代表深情讲述“我和工会这5年”的暖心故事、难忘瞬间,从这些鲜活生动的工会故事里,感悟中国工会5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
——编者
工会法援让我的职业有了更大价值
讲述人:福建省龙岩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律师 邱媛媛
10年前,我大学毕业成为实习律师,被律所派到福建省龙岩市职工服务中心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自此与工会法律援助结缘。
5年前,当我发现跟自己同一批执业的同事年业务收入早已超过30万元,而自己手里每个案件只有几百元到千元不等的法援补贴时,也曾犹豫是不是要变换赛道。5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是一名工会法援律师,仍然要应对标的额不高还异常琐碎的劳动争议案件,但我的内心却多了一份坚定——5年间,我找到了情定劳动法的理由。
至今我仍记得农民工吴发初代表22名工友上门送锦旗时的场景。见到吴师傅,4年多来帮助工友们反复核实、取证、撰写法律文书的画面,如走马灯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案件从投诉举报包工头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开始,到包工头被移送公安局调查、取得刑事判决书成功追讨工资,整整历时4年,经历22次开庭审理。在龙岩市总工会帮助下,2018年9月,吴师傅和工友们终于拿到了28.9万元欠薪。
5年来,龙岩工会在全省率先构建的“职工维权110”联动机制步入健全深化的新周期;福建工会首创的以职工法援工作室、劳动关系调解工作室、劳动仲裁庭和劳动法庭“两室两庭”为基本架构的“园区枫桥”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机制进入提质扩面的新阶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跨部门维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
不久前,职工赖燕华向我发来感谢信。此前,她在龙岩工会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维权服务相关内容后,向我们求助帮忙讨要拖欠的12200元工资。
赖燕华并没有和这家物流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每月通过微信向她发放工资,为了理清她与企业间错综复杂的劳动关系,在市总工会支持下,一体化维权服务机制迅速发挥作用。
我们向民政局调取了赖燕华所在企业实际控制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夫妻关系凭证,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调取了法定代表人转让股权的协议,向区人民法院调取了实际控制人作为公司诉讼代理人处理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文书……最终证明,赖燕华被拖欠的12200元是工资,并非个人债务。
在工会、司法、人社、法院多部门联动下,我们帮赖燕华拿回了欠薪。这期间,工会干部、志愿者、人民调解员都是与我同行的人,“我”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我们”。
10年的工会法援路,我遇到了1727位像吴发初和赖燕华这样的受援者。正是因为他们一如既往地相信工会、相信法律援助,我们才有了坚守劳动法的信心和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量,工会一体化维权服务才走得更远、守护劳动权益的“同心圆”才变得更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整理)
2023年4月21日,2023年“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北京首钢园录制。录制开始前,劳模工匠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由节目组联合中央美院为他们定制的专属印章。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工会大讲堂:智慧工会赋能职工成长
讲述人: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园区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廖志恺
我加入深圳南山工会大家庭成为一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已有11年,其间发生了很多难忘的故事。我最想分享的,还是我们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赋能职工成长的故事。
我所在的南山区高新园区工联会,是深圳市首家跨街道的区域性工会联合会,覆盖10个社区,拥有超45万从业人口,园区内的上市企业密度居全国首位。
2019年,在走访企业时,我们了解到不少职工有培训需求,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培训阵地和项目。当时我们就在想:能否打造一个聚焦职工成长、提升职工能力的培训平台?这便是如今工会大讲堂的雏形——将工会的精准服务和职工的教育提升有机结合,开展思想政治课堂、职场训练营、移动学堂等特色精品课程。
工会大讲堂上线一段时间后,有职工反映,上班时间参加培训耽误工作,休息时间参加培训不能顾家,希望能利用碎片时间“充电”。于是,“升级版”工会大讲堂应运而生。
一方面,我们针对线下课程,增加了直播、课程回放,让无法到现场的职工可以通过工会培训平台“云”上学习;另一方面,考虑到有的职工没时间听完2~3小时的直播课程,我们聘请专业团队将录播课程剪辑成10~20分钟的“微课”。此外,工会大讲堂以训练营模式开展,每个系列的课程都会建立一个线上社群,老师在社群内布置作业,与学员进行互动问答,进一步增强服务黏性。
今年6月,我们还上线了针对大学毕业生步入职场的智慧办公系列课程、针对职场中年人的智慧沟通课程,以及针对有晋升需求职工的智慧成长课程。我们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对工会大讲堂培训品牌进行精心打磨,邀请名师授课,帮助职工由内至外修炼成职场达人。
自工会大讲堂上线录播课以来,共上传课程300课时,总点击量达12万人次。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工联会极大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服务覆盖范围。
5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智慧工会的建设、线上渠道的拓展,更好地帮助我们精准对接更多企业、职工需求,让工作开展更便捷,让工会服务更高效。以工联会开展活动为例,之前我们需要提前近半个月在工会阵地贴海报,还要每天人工统计报名人数;现在,我们可以线上调研职工需求,通过社群、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从后台读取职工报名数据,并及时根据职工需求调整“服务菜单”,让工会的服务在职工“指尖”,更在职工“心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整理)
2020年10月12日,全国总工会驻山西省和顺县定点帮扶工作队的工会干部贾海涛(左一)在网上“直播带货”,推介和顺扶贫农产品。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登峰 摄
因工会暖“新”服务爱上一座城
讲述人:辽宁众鑫拍卖有限公司监控员 庞宏昌
我今年26岁,2019年11月,我从黑龙江来辽宁沈阳打工,现在已经在沈阳安家。
刚来沈阳时,人生地不熟,我打听到沈阳有个鲁园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就去碰碰运气。当天,沈阳市和平区总工会正在那儿举办招聘会,我满场转悠,鲁园零工市场工会的工作人员刘艾冬主动和我搭话,让我填写了求职、求技、求学3份登记表。几天后,就有一家物流企业联系我去面试保安。
2021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返回沈阳后,找工作又成了难题。我想起了那一次工会工作人员热情的态度,再次向和平区总工会求助。工作人员告诉我,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需要大量送餐员、快递员。于是,我来到饿了么沈阳优选当起了配送员。正值寒冬,工会给我送了手套、暖宝宝、保温杯,“娘家人”的温暖让我很感动。
2022年5月12日,沈阳市和平区成立外卖配送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4500多位“家人”。进“家”后,在沈阳打工的所需所盼,“娘家人”总是帮我们提前想到了。
按照规定,来自外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沈阳工作和生活需要办理暂住证,我不太清楚如何在网上操作办理,和平区外卖配送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与当地派出所签订了协议,工会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一起去办暂住证。入职前,工会还为我们购买了意外伤害险。
今年夏天,工会送来了饮料、西瓜、酸梅汤等清凉物资,还让我们享受了免费体检。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和平区的五环体育商城旁,沈阳市总工会与和平区总工会一起建立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享职工之家,专门为我们提供服务。
为了找到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我再次求职。工会干部热心帮我制作简历,根据诉求向我介绍了39项技能培训,我选择参加了安全监控设备的培训,并拿到合格证书。如今,我在一家企业当监控员,收入稳定,还贷款买了房。
今年7月6日,辽宁省总工会在全省工会系统启动万名工会干部“走进职工群众家里,走进职工群众群里,走进职工群众心里”专项行动。7月17日晚,在沈阳市总工会举办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促入会”活动中,通过面对面建微信群的方式,沈阳市、区两级工会干部与我和现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了好友,更加拉近了我和工会的距离。
在沈阳务工4年,是工会一次次的暖“新”服务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整理)
“金秋助学”照亮我的求学路
讲述人:湖北省襄阳市总工会“金秋助学”受助学生 龚世港
我叫龚世港,今年27岁,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目前是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我的家乡在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父亲在保康县发电站上班,工资微薄,还患有糖尿病,母亲身患尿毒症,需要长年吃药住院,家里常常入不敷出。
2014年,我考上了大学,母亲和父亲的医药费,再加上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当时,父亲所在单位的工会得知了我们家的情况,专程到家里来慰问,随后通过“金秋助学”活动给予我帮助。
工会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我扶持,还时常关心我们家庭的生活困难和我的学业情况。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或是因为家庭状况感到彷徨时,工会的叔叔阿姨总会伸出援手,帮忙解决家庭的燃眉之急,鼓励我安心读书、好好学习。
从本科到硕士的8年间,各级工会共资助我助学款7万余元,让我有了顺利完成学业的底气。2022年,在我快要硕士毕业时,工会主动指导我优化求职简历,这让我非常感动。2022年8月,我顺利通过了襄阳市中医医院的面试,成为一名骨科医生。工作后,稳定的收入让我们家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很珍惜。目前,襄阳市总工会的“金秋助学”活动已经为近两万名像我这样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资金近4000万元,让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拾希望,让一批批年轻学子成长成才。
我了解到,襄阳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成长工程是由市总工会牵头,学校、企业以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帮助困难职工子女成长成才的公益项目。从“金秋助学”到勤工俭学,从定向培养到就业帮扶,从技能提升到求学圆梦,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一线职工成才,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从工会组织这里得到帮助。
现在的我常怀感恩之心,是工会的“金秋助学”照亮了我的求学之路,我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整理)
2023年7月5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工人在工会驿站内盛绿豆汤消暑解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金梦 摄
奔跑的路上,“娘家人”伴我同行
讲述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饿了么蓝骑士 宋增光
2014年,为了与妻子团聚,我来到上海打拼。为了在这座城市落脚,我走进普陀区的一家配送站应聘成为一名配送员。
都说隔行如隔山,在陌生的城市送外卖,我没少吃苦。抱着“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决心,我在业务上不断钻研,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研究区域内的楼宇、道路,将配送路线烂熟于心。遇到商务楼电梯繁忙时,我就爬楼梯节约时间;碰到客户心情不好,我就试着用沟通化解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段时间我进步很快,保持着极高的好评率。仅用8个月我就从外卖员晋升为配送站站长,之后又成为培训骑手和站长的培训专员。如今,我已经培养出了四五百名新骑手。
回望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我感到工会组织一直在关注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成长,奔跑的路上,“娘家人”与我们一路同行。
随着配送站点的用工逐渐增多,“娘家人”的关爱紧随而至。2017年11月,我加入了普陀区真如街道的网约送餐行业联合工会,接受了一系列职业培训和指导。工会组织的培训既告诉了我们各种维权知识,又在职业健康、安全出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我们赋能,让我打开了新的职业发展空间。
2018年,我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看着胸前光彩熠熠的奖章,我知道,外卖送餐员群体正逐步被社会所关注和认可,我们这些“小哥”有了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2020年,我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这也让更多“小哥”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不断升温。换电难、如厕难、吃饭难等一系列困扰我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如今,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挂有工会标志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让人感到心里暖暖的。
2021年,我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行业内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外卖小哥,这是属于外卖骑士群体的荣耀。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优秀的成绩,用更好的服务回馈社会,也要努力提升自我,为身边的同事带去更多正能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整理)
2023年7月28日~30日,由全国总工会、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登峰 摄
我的创新“朋友圈”加了更多盟友
讲述人:四川工匠、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潘涛
2018年的一天,我正式成为工会“娘家人”队伍中的一分子。
就在这一年,四川成都工会改革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对接重点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总体布局,成都市电子信息工会应运而生,在首次召开的工会代表大会中,我当选为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兼职副主席。
我所在的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光学及光电材料生产企业,共有2000余名一线产业工人。随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式启动,我所在的企业被纳入“产改”试点单位。
我是企业里的老技术工人,工龄已经30余年,我对工会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不仅是因为工会是“娘家”,更缘于工会组织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为我们产业工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舞台。
从生产线上一名最普通的熔炼学徒工起步,我一路跟随企业发展的步伐,在光学玻璃熔炼成型领域历练成长为技能带头人,还拥有了领衔的首席技师工作室。
尤其是过去5年间,在各级工会的推动下,产业工人的地位不断彰显、获得感不断提升。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围绕“产改”重点,成都市总工会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构建技能人才服务体系,推出“成都工匠”礼遇十条政策措施……我们团队也在这一过程中迎来了全方位发展,创新工作室一步步提档升级、攻关团队不断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对氟磷酸盐化光学玻璃的攻关中,有10余种关键原料逐一被国产原料替代,累计为公司降低原料成本近3亿元。
2018年,由于在专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我成为首批“成都工匠”,后来又被命名为“四川工匠”,技师工作室也挂牌“成都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各项工作得到更有力的支持。这期间,我的两名徒弟也先后成为创新工作室的领办人。
5年间,从工会的服务对象,到成为推动工会工作的“娘家人”,我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对团结服务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加强烈。
9月下旬,依托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我们成都电子信息工会的7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办人组建了创新工作室联盟,在行业内形成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良好技术攻关氛围,不断扩大创新“朋友圈”。
中国工会十八大即将召开,我非常期待工会组织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惠及一线技能人才的好政策、好举措。我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蓬勃的工运事业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