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丨用文化交流为共建“一带一路”架起“连心桥”

来源:中工网
2023-10-18 08:58

中工网评

本网评论员  李靖

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10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一带一路”共建,归根结底是要靠共建国家的人民来具体实现。然而各国在国家体制、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如何在合作中使民心相通相亲,就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在各国人民心间架起“连心桥”。

有“异”必有“同”。中国先哲孟子讲,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这便是着眼于人之共性,将视野扩展到人类的维度,而非限于某一个体的一隅。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同存异、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既然是“交流”,就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对话。那种企图通过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文化的“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如今已被各国人民所摒弃。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证明,只有承认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文明的多样性,秉持相互尊重、和而不同、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才能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从而为共建国家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夯实民心民意根基。

文化交流不仅要面向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世代友好,就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在各国青少年心中种上友谊之花。青少年往往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更多的共同话题,也更容易共鸣共情,在跨文化交流中无疑会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增进共建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凝聚青春力量。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以十年间异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成果,充分证明了文化交流对于消除隔阂、增进互信、凝聚共识、解决纷争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连通民心的丰富文化交流实践,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形态之间实现平等对话、有序沟通走出了一条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不管是哪里的人民,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期盼、对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安定有序世界的不懈追求都是心灵共通的。期待共建各国未来的文化交流能在人民心间搭起更多友谊之桥,以文化促和谐、以交流促发展,携手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征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