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无鸡不成宴”,黄羽肉鸡养殖产业正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密码”。但在黄羽肉鸡的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却一度高达70%。如今,基于仿生法建立的饲用原料黄鸡代谢能值动态数据库成功应用,实现了玉米、豆粕等昂贵原料在饲料中大幅度减量替代,部分配方甚至实现无玉米豆粕,使饲料成本大幅降低,在惠及广大养殖户的同时,为食品企业创造巨大效益。
而取得如此成效,与一位畜牧业“匠人”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他就是第七届“南粤工匠”、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高级畜牧师刘松柏。从业十余年,他扎根科学养殖一线,潜心钻研,结合生产需要和科研前沿,重点在抗生素减量使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氮磷减排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为确保黄羽肉鸡食品安全和饲料端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忘初心 将研究成果带到生产一线
“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食品匠人’……”正如第七届“南粤工匠”发布仪式上给刘松柏的致敬词中所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业的初心,那便是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畜牧业的发展蓄能增势,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1982年,刘松柏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便对畜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时,刘松柏毅然选择报考动物科学专业,开启他对动物营养科学的学习和探索。凭借着自身的热爱和执着,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刘松柏一心扑在科研一线,广泛阅读国内外畜牧业科学刊物,遇到研究难题就虚心请教,沉浸在实验室的各项研究中……多年扎实的专业积累,让他在硕博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9篇SCI论文,优异的成绩更加坚定了他深耕动物营养科研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临近博士毕业的刘松柏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但他却选择到企业生产一线。“想要把研究内容真正转化为能解决问题、产生实际效益的成果,企业才是最好的平台。”在他看来,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到一线真正解决一些问题,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这样才有意义。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同年7月,刘松柏来到温氏集团。刚进公司,他便开始琢磨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公司实际需求相结合。“当时,我结合自己所长,一头扎进黄羽肉鸡低矿物元素饲料配方技术的研究。”刘松柏说,经过近20个试验的研究,最终创新开发了黄羽肉鸡低矿物元素排放环境友好型配方,使饲料中钙、磷、铜、铁、锰、锌等添加量减少超50%,大幅低于国内外行业推荐标准,并最终使饲料成本下降超20元/吨,矿物元素排放量降低30%以上,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2亿元。
潜心钻研 构建首个黄鸡原料数据库
“最开始,我们做黄羽肉鸡饲料配方时,会参照国外白鸡的原料数据库,但因为其中的差异较大,生产中容易出现偏差,造成巨大的浪费。”那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刘松柏心中诞生:能不能自主建立一个黄鸡专用的饲料原料数据库?
但从无到有建立数据库,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建立这样的数据库要花很长时间,投入也比较大,而且不是马上就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涉足。”刘松柏告诉记者,得益于公司的支持,自2013年开始,他便和团队投入到建立黄鸡专用饲料原料数据库的相关研究工作中。
刘松柏(左二)在指导团队成员操作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辉 摄
研究初期,刘松柏团队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利用仿生的方式模拟肉鸡的消化道进行原料营养价值评估,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轮接一轮的数据比对后,却怎么也找不到规律。大家都一筹莫展,但刘松柏仍满怀信心,他始终坚信科学的力量,坚持寻找问题的根源。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反复思考、综合分析后,刘松柏终于找到问题所在:此前对原料样品没有作详细区分,因此影响了最终实验结果。他回忆,改变方式后,试验最终得到的数据就很完美,研究也得以继续进行。“刘博士对待科研极为认真,且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严格把控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不达目的不罢休。”他的团队成员苗丽萍说,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干事劲头,让团队成员都敬佩不已。
最终,多年的潜心研究换来了喜人的结果。“我们前后共花了10年左右,从无到有,真正把属于黄鸡的原料数据库完整建立起来,这也是行业内首次基于仿生消化法建立的饲用原料黄鸡代谢能值动态数据库,共涵盖了50种主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数据。”刘松柏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数据库,就可以对各类原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为研发更加安全绿色的饲料配方带来极大便利。
这位“匠人”的贡献远不止于此。针对近年来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的现状,刘松柏带领团队长期扎根科研一线,积极构建并应用黄羽肉鸡净能体系和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日粮,降低粗蛋白水平,研究推广饲料玉米豆粕替代技术,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全面提升肠道健康和产品质量,均获得温氏股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其中,玉米豆粕替代方案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示范推广项目,相关内容“鸡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及其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刘松柏介绍,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应用,使畜禽配方中豆粕占比不到9%,远低于行业约15%的平均水平,每年大豆用量减少超150万吨,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超15亿元。
传道授业 带领团队实现科研价值
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在平时,刘松柏坚持通过撰写论文、阅读国内外文献期刊等方式保障自身的知识储备。近年来,他结合企业生产需要,掌握三十余项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参加完成了7项国家(部)级课题的研究。
在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他也积极做好“传帮带”。多年来,刘松柏带过近十名学徒。他们目前均在温氏集团关键岗位上从事黄羽肉鸡饲料相关研究工作,有的跟随刘松柏一起参与多个重大项目攻关突破,有的则已经成长为公司研究院的骨干力量。
博士毕业后就加入温氏集团的邹轶是刘松柏的徒弟之一,曾参与团队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师傅常常告诫我们,对待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都必须坚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邹轶看来,师傅就像是一位掌舵者和引路人,为团队提供明确的科研方向,“在这个团队的最大收获就是可以实现自己的科研价值”。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我会给每位团队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常常布置一些具体的课题让他们去探索研究,并带着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每个月会定期组织大家开学术讨论会,互相交流经验。”谈及传道授业,刘松柏认为,多在具体研究项目中实践总结,自然就能够独当一面。
如今,刘松柏常常受邀到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为研究生讲授黄羽肉鸡营养相关课程,还于2020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进一步为畜牧行业研究人才培育作贡献。“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在黄羽肉鸡精准营养、系统营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确保在黄羽肉鸡饲料营养领域取得新突破。”刘松柏坚定地说。
同题问答
记者:您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刘松柏:一是要有责任心,这是具备一颗“匠心”的基础;二是敢于创新;最后就是要在本职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精耕细作,坚持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国内外领先,这便是我所认为的工匠精神。
记者:按照您的理解,您所佩服或想为职工推荐的“工匠典型”是谁?为什么?
刘松柏:我最佩服的“工匠典型”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坚持着对建筑研究工作的专注和热情,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终其一生为建筑的那份执着、专注和热情,精准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是我学习的榜样。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徐亚辉)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