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单位: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作者:胡蓝月 吴磊
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该航班标志着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重点满足国内外大运量和中运量市场需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海鹰特材承担了C919国产大型客机后机身后段、后机身前段、副翼和垂尾复合材料零件的研制任务,获得了中国商飞“合作突破奖”“优秀供应商银奖”“突出进步奖”等荣誉。
“专门为大飞机项目而生”
自C919国产大型客机研制伊始,三院306所就凭借复合材料研发经验参与竞标,成为C919九大机体结构供应商之一,也是唯一航天出身的团队。在三院、306所和镇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共同出资建设下,海鹰特材落户镇江大港新区,成为一个“专门为大飞机项目而生”的公司。
行业研究显示,在机体结构材料上,C919大范围使用第三代铝锂合金、复合材料和钛合金,起到良好的减重效果,具有更好的节能减排优势。C919实行“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飞机机体结构部分由中国商飞进行研发设计,分别由包括海鹰特材在内的多家国内供应商制造完成,最后交由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完成总装。
“航空领域专业性强,其中复合材料地位重要且使用难度较大,我们凭借航天领域专业优势拿下了订单。”海鹰特材董事长高志强说。
为完成C919国产大型客机结构研制,海鹰特材成立装配制造技术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航空装配团队,从2013年交付C919客机副翼“铁鸟”试验件开始,10年间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共完成了10架份后机身后段和3架份副翼制造,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
“我们班组全程参与了C919首航班机的后机身后段的装配工作,同时我们交付的后机身前段也是批产首架机部段里最先交付的。”海鹰特材装配制造技术中心班组长廖攀自豪感满满。
C919后机身后段是全机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大的部段之一,包括37个复合材料件、312项金属件、379项配套材料、13000多个紧固件,海鹰特材及时完成任务交付产品,助力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首飞仪式上精彩亮相。
智能制造,逐步实现批产
为何C919首航引得各方关注?因为这标志着国产客机正式进入航线运营,迎来批量生产化阶段。据波音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显示,未来20年,中国民航业将需要约8000架新飞机提供服务,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去年,7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C919累计订单量突破1000架。为满足市场需求,海鹰特材二期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预计明年完成所有工艺设备到厂及安装调试,2025年将具备年产C919大型客机项目50架份后机身前段、后段、垂尾壁板和25架份副翼、翼身整流罩的复合材料零件批生产能力,同时兼顾其他复合材料任务的研制需求。
“海鹰特材联合国内装备制造优势单位,加快提升复合材料零件加工、装配环节的自动化水平,目前已取得一系列进展。”高志强认为,作为国产大型客机产业链中的一环,海鹰特材将抓住发展机遇期,在二期、三期工程中逐步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
据了解,目前C919飞机上复合材料在整机材料使用中占比11%左右,从国际水平看,部分型号客机使用的复合材料占每架飞机的50%以上,这对供应商复合材料供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以航天领域人才、技术为支撑,海鹰特材围绕C919国产大型客机和国产航空发动机业务进行市场开拓和技术攻关,高志强表示:“我们将始终秉持‘立足航天基业、发展航空事业’的初心,为实现国产大型客机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