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株洲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来源:中工网
2023-11-24 14:49

11月23日,湖南省株洲市委人才办、市总工会牵头制定的《株洲市培育激励“株洲工匠”10条措施》在市委人才办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出台。

“株洲工匠”10条激励措施包括每年对技能人才开展一次“株洲工匠”审核认定,每两年开展一次“株洲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提高工匠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待遇,可享受教育优待、健康医疗保障、公积金优待、落户优待、交通文旅优待等。这些干货满满的措施精准有力,极大激励产业工人争当工匠人才。

“持续发力塑品牌,全力培育更多劳动模范、湖湘工匠、大国工匠,以独具特色的工匠品牌擦亮株洲的产业品牌、城市品牌。”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多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株洲市持续深化产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施“树模铸匠”工程,着力培育工匠沃土,涌现了湖南首位女性大国工匠易冉、大国工匠提名人选柳祥国、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邓元山等享誉全国的工匠人才和大批湖湘工匠,匠星闪耀这座制造名城。

整合资源高位推动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曾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340余项“第一”。在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湖南入选4个,而株洲市独占两席,该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名列其中,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亟需推进产改。

在株洲,产业工人有地位,工匠人才受尊崇,成为各行各业追捧的“明星”。该市完善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产改工作,下发了《株洲市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清单》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全方位推动产改工作落地见效。

党政重视、工会牵头、部门协同,株洲市高质量推进产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2022年底,该市人才总量接近7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3万人。大批优秀产业技术工人活跃在产业园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一线,成为“制造名城早餐会”上的座上宾、“厂BA”篮球赛场上的颁奖嘉宾。

“作为产业技术工人代表参加‘早餐会’,与市长面对面畅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我备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充满信心。”回想起今年5月7日参加株洲市第21次“制造名城早餐会”的场景,湖南省劳模、湖湘工匠年度人物、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公司特级技师邓元山记忆犹新。当时,他向坐在对面的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建议优化人才政策,引导更多技能人才落户株洲。一同参加“早餐会”的柳祥国、文照辉等6名产业技术工人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产改工作出谋划策。

搭建平台助“工”变“匠”

“搭建产业技能人才竞赛交流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展示高超技艺、成就出彩人生的机会。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的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余粮表示。

近五年,株洲市产改效果明显:开展创新攻关项目5000多项,帮助企业获得发明专利1200多项,实现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0多个,取得经济效益近45亿元,签订名师带高徒协议5000多对,3000多人通过“师带徒”晋升了技术技能等级。

在2021年举行的株洲市“技能天下”职业技能竞赛车钳复合PK网络直播大赛中,来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职工邓金龙上演了一项超高难度的绝技。

比赛中,邓金龙在厚度仅0.1毫米的铝制易拉罐罐体上,车削40毫米长的罐体漆面。罐体上漆面厚度仅约0.01毫米,大致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而且易拉罐内装满了碳酸气体,车削过程中会产生切削热,容易导致罐体膨胀,一不小心就可能会爆裂。而邓金龙凭借精湛技艺,出色完成了“薄壁去瑕”的挑战。

在竞赛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邓金龙,曾因中考失利,一度陷入失落迷茫,而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从业10多年来,他已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高级车工、高级装配钳工。“通过参加技能培训竞赛,不仅提升了技能素质,薪酬、职位也随之提升。”邓金龙深有感触地说。

和邓金龙一样,来自株洲联诚集团的焊工吴哲也是技能竞赛的受益者。今年3月,株洲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第三届全市轨道交通产业技能大赛,40家企业的300多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吴哲是焊工组参赛选手之一。

“半年内,我和参赛同事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理论知识,加紧实操训练,不断提高技能素质和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冲刺冠军。”吴哲曾在第二届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亚军。今年,在他的带动下,株洲联诚集团70多名职工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吴哲如愿以偿,成功夺得冠军。如今,从株洲市技术能手、株洲工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35岁的吴哲成为业内知名的工匠代表,他带领团队积极打造焊接“特种部队”,苦练减振器焊接“枪法”,出色完成了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减振器等生产制造任务。

在产业中搭建技能竞赛平台,铺就成长成才“快车道”,引导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近年来,株洲市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聚焦“3+3+2”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了石峰区轨道交通、天元区新能源汽车、芦淞区航空动力、醴陵市陶瓷艺术等各具特色的“一县一区一品牌”竞赛格局。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全市开展各类劳动竞赛1万余场,参与职工达110万人次。

产教融合培育“后备军”

深化产教融合,高标准培养工匠人才后备军,夯实工匠队伍“底盘”。

株洲深化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专项建设投入。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推进“双师”工作室建设,组织院校学生到企业车间跟班学习,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有机衔接。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专业、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由企校“双师”共同培养更多工匠人才后备军服务株洲、输送全国。

走进车间,戴好安全帽,调试好焊接机器人设备参数,34岁的中车株洲车辆公司组装车间机器人焊接班班长陈娜娜神情专注,沉着操作设备焊接产品中梁。

陈娜娜是大国工匠易冉的“师妹”,也是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机器人焊接团队的一员“女焊将”。在焊工岗位工作了10年,她先后参与公司30余种车型的试制和批量生产,主持和参与科技攻关、QC课题10多项,提出精益改善提案70多项,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400余万元。2020年,陈娜娜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如今,擅长人工焊接的易冉、陈娜娜等焊接团队成员,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和攻关,专注机器人焊接技术运用,已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工人,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易冉团队的“接力赛”,是株洲市推进“双师工作室”进校企,传承工匠精神的缩影。

株洲依托中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建立职校和企业双向培养机制,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大技能大师进学校、名师进企业的“双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培养储备技能人才后备力量,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内已建立轨道交通、航空、服饰等10大重点产业特色专业群,10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规模常年保持10万人,每年输送约3万名职校毕业生,充实产业技能人才队伍。”记者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了解到,该校与华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等企业建立了6个产业学院,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

得益于技能人才培养,助力产业蓬勃发展,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取得可喜成绩。2023年前三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806.82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89亿元,增长4.8%。

“服务发展是培育工匠人才的基本前提,精神传承是培育工匠人才的必然要求,资源整合是打造工匠品牌的有力保障,激励强化是深化工匠培育的重要动力,平台创新是提升工匠素质的有效路径。”谈到株洲产改工作经验启示,株洲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孙丹表示,让产业工人作用充分发挥、待遇不断提升、主人翁地位持续彰显。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王桂平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