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任俊勇,河北沧州渤海防爆特种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研发中心主任、产品检测中心主任。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质量检测、研发和科技创新等工作,研制防爆器材、设备、产品7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参与起草了多项防爆工具国家标准,其中,《铍铜合金防爆工具类》国家强制性标准和《铍铜合金工具类防爆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填补了铍铜合金工具类性能检测的国内空白。先后荣获沧州市劳动模范、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河北省质量标兵、河北省科技创新英才称号。2023年被评为河北工匠。
人物速写
干练,豁达,爽朗是任俊勇给人的第一印象。在沧州渤海防爆特种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防爆公司”)光谱分析实验室初次见到任俊勇时,他正在打磨铜合金铸造样块。“别小看这些样块,它是决定防爆工具质量的根本,每种型号的工具我们都要对其金属成分和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任俊勇说,任何一项参数的不达标,都会影响工具的防爆使用性能。
在与任俊勇的交谈中,当提起防爆工具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时,他就像打开了知识的阀门,讲起来滔滔不绝。从改良防爆材料到优化防爆工具设计,再到研制防爆机械,任俊勇凭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扎根生产一线20年,用虚心、专心和耐心铸就一颗“匠心”。
任俊勇进行产品装箱检测。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两次求学提升技能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任俊勇从小在“中国铸造之乡”泊头长大,村集体厂子里各种五金工具便成了他最好的玩具。从天津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因为喜欢任俊勇便一头扎进了渤海防爆公司的生产车间。“当时正值公司从老厂区搬迁到现在的新厂区。”任俊勇说,看到老师傅们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非常羡慕。
在渤海防爆公司生产车间,任俊勇跟着老师傅学习各项技能,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车床、铣床、焊机等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当时是零基础,什么都不懂,都是跟着师傅现学现应用。”任俊勇说,每当涉及机械制图和技术参数时就蒙了,更别说研发了。
一次公司承接了一批生产气动装置的出口订单,该产品的开闭阀门装置与缸体的气密性要求非常高,达到0.06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直径。
“这在当时对我们的生产水平是一项考验。”任俊勇说。
在开始的生产中,各项指标控制得都非常好,后来任俊勇发现每批都有许多不合格的产品,产品的合格率只有80%,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任俊勇和工友们交流设备安装工艺。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为了保证质量,任俊勇和车间师傅们逐项排查,始终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当时,任俊勇白天在车间排查、研究,晚上去当地各大企业门口等各厂技术专家下班后,虚心请教。最后在当地一名权威老技术前辈刘树发的指点下,才找出问题的根源——量具测量的问题。
“当时虽然所有的量具每年都会校准,但是由于使用频率高,所以才形成了误差。”任俊勇说,为此他们还设计了一套能够快速检验产品质量的校验棒,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
这次经历让任俊勇深刻体会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上的不足。
认识到问题后,任俊勇毫不迟疑地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未来发展的决定,重回高校系统学习相关理论基础。“当时公司董事长付景义先生非常支持我的做法。”任俊勇说,因此他先后两次脱产赴保定、天津两所高校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轮机管理等专业知识。
学成归来的任俊勇,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也从一名车间技术员逐步提拔为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经理、产品检测中心主任、产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集团总工程师等。2012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任俊勇有了在防爆工具领域研发、攻关、创新大展拳脚的机会。
任俊勇在加工中心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在生产一线寻找研发方向
防爆工具作为五金工具细分领域的冷门“小”产品,是石油、化工等企业的易燃易爆作业区域的安全保障性工具。
然而对于任俊勇来说,能让身处一线的师傅们用上趁手的防爆工具,只有深入各企业的生产一线走访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一次跑市场调研,公司工作人员在一家企业的车间里与几位老师傅聊天,询问他们工作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一位师傅说:“虽然穿了防静电衣物,但来回走动,还是避免不了身体产生静电,一不小心就会‘啪’地电一下。弄得我们都不敢大动作、快动作,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怕出现安全隐患。”这段随意的聊天,吸引了任俊勇的关注。
任俊勇说,以前导出静电的办法是在安全区域设置一个金属棒,工人需要走出生产区域来到安全区域触摸一下金属棒,而这种导出静电的装置当时是没有办法安装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的。
“能不能发明一种可以装在易燃易爆工作区域任意点的防爆人体静电释放器。”回来后,任俊勇与公司技术人员商量后,觉得可行,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研发过程。“当时最大的难关是材料问题,既要避免静电火花的产生,又要能够安全地导出静电。”任俊勇说,而且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可参考,全部自主研发。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任俊勇带领公司研发人员试验了大量材料,经过三年的努力,第一代“防爆人体静电释放器”终于问世。在企业安装使用后,深受企业、职工欢迎。后来任俊勇带领创新团队根据各企业反馈进行了改进,生产了二代产品等。“该项创新成果不仅为公司赢得了赞誉,还填补了易燃、易爆和防静电场所人体静电安全释放领域的空白。”任俊勇说。
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为生产一线解决问题。一直是任俊勇创新研发的方向和动力。
2015年,走访辽河油田时,任俊勇在油井钻探现场发现钻杆清洗居然在用电动清洗机,电火花随时可能引起油气闪爆。和油田负责人交流后,他把制造非电型气动防爆清洗机提上日程。
“当时这种防爆设备触及了业界盲点。”
几个月的时间里,加班成为任俊勇的工作常态,有时候为了测算一个参数甚至通宵达旦工作。“开始用正时皮带连接气动马达和泥浆泵,接上气源一试,动力衰减严重;又尝试‘硬连接’,用轴套连接气动马达和泥浆泵上的轴,动力排量解决了,但新问题出现了,石子卡住泵叶后,因为动力传导不能停下来维修。”任俊勇说,测试的当晚,气温逼近零下,他们发现气动马达里有水,若是结冰更麻烦。
回厂后,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反复模拟,在狭小的设备空间内加装了油水分离和自动泄气装置,问题得到完美解决,改进后的产品很快被量产应用。
近年来,任俊勇研发的这项防爆机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辽河、塔里木、大庆等油田,在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损耗,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7亿元。
任俊勇查看试块检测结果。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采集全国样本制定行业标准
敲击扳手、手拉葫芦、风机铲头……在渤海防爆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防爆工具。
“这些产品从防爆工具到防爆设备,都是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延伸完善起来的。”任俊勇随手拿起一把活口扳手告诉记者,防爆工具种类繁多,目前有10大类600多种产品、上万种规格。这一种产品就有8个规格,每个规格涉及7项技术指标。
如此庞大的产品种类涉及多项技术指标,统一标准至关重要。作为国家标准《铍铜合金防爆工具》《铍铜合金工具类防爆性能试验方法》的起草参与者、国家标准《铜合金防爆工具》的修订参与者,任俊勇敏锐地发现国家标准尚未细化到每种材质、每种产品。
“社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被新《标准化法》纳入法律体系,较国家标准制定周期更短、市场适用性更强。”任俊勇说。
2021年,任俊勇带着公司科研人员开始着手制定防爆工具细分领域团体标准事宜。“做就要做到极致,明确全系列产品各种规格的各项技术指标。”任俊勇说。
为了起草一份适用更广泛、更规范的标准,任俊勇和他的团队最大范围地征集支持者,他们南到广东、北到辽宁,走访了百余家防爆工具生产企业。
“当时我们几乎天天跑企业采集样品,每次回到公司,就一头扎进实验室检测性能。”任俊勇说,上万种规格的防爆工具,每个样本的金属成分、机械性能和几何尺寸都要逐项检查、分析、统计。这期间,他们还对一些工艺水平相对落后的防爆工具生产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改进提升生产工艺。
经过7个月的努力,在国内各大知名防爆工具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持下,一份涵盖600多个品种上万种规格的防爆工具团体标准终于完成。2022年7月14日,《铜合金防爆工具》团体标准经国家标委会批准后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唯一包含三种铜合金材质防爆工具的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全系列防爆工具标准空白。
任俊勇检测活扳手的开口滑行程度。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共享科研成果提升行业水平
作为防爆工具生产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就是公司扎实过硬的科研团队和技术人员。
“要保证公司不断发展,产品始终保持顶峰,主要靠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常创常新的研发水平。”任俊勇说。
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任俊勇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主题,采用项目+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等。同时,结合防爆特种工具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进技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
几年间,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35人。其中,翁雷雷、赵磊、张宝生等几名徒弟已经成长为了公司的骨干人才。
“跟着任总搞研究,虽然累,但是能学到很多知识,每次难题攻克时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成就感。”任俊勇的徒弟翁雷雷说,现在工作室每年至少研发出8项创新产品。
在任俊勇看来,企业科研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市场满意、让行业受益,共同谋求最大社会效益。
“这个双头梅花扳手就是我们用新型替代材料制作的,刚刚通过实验检测。”任俊勇说,经与公司董事长沟通,该项技术成熟后可向社会公开,让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共用共享研发成果。
据了解,以往制作防爆工具的最佳原料为铍铜合金。近年来,其高昂的原材料价格成为防爆工具生产企业的沉重负担。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三年前任俊勇带领研发团队开启了低成本原料替代研究项目。
“好几次实验都是材料属性达到预期,但产品应用测试失败。”任俊勇的徒弟张宝生说,任总这个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他们60余次材料研发实验的具体过程。
任俊勇检验敲击梅花扳手的工艺。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 摄
一次次的推翻重来,一次次的改工艺、调配方、查资料,始终没有动摇任俊勇的信心,反而激发起他的研发斗志。在无数次的调整参数、优化工艺、实验验证下,他终于迎来成功的曙光。
“经验证,新型材料能应用于全系列防爆产品,可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大大降低社会使用成本。”任俊勇说。
不仅如此,任俊勇还积极倡导“共同开发、技术共享”的理念,推进行业间技术合作。他牵头组建了省级防爆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省防爆工具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家防爆中心、河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以及全国知名防爆工具生产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现在,任俊勇较以前更加忙碌,他在中国石油石化防爆工具检测实验中心、河北省防爆工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兼任要职,但工作中,他仍保持学生的心态,忙于学习,忙于最新技术的研究。“防爆特种工具是个冷门行业,可挖掘的东西很多,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才能保障产品常创常新。”任俊勇说。他和他的团队将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具广泛性适用性的产品,为社会筑牢安全防线。
(河北工人报记者王超)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