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闵行当代工匠”王志江(引题)
器物有形 匠心无界(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羡茹 通讯员 陈晓菲 鲍宜静
26年专注一件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特级技师王志江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秉持航天报国的坚定信念,长期坚守机械加工岗位,从未离开科研生产一线。2023年11月14日,上海市闵行区“百千万创新型职工”名单正式揭晓,王志江成功入选“闵行当代工匠”。
在车间和零部件打交道的近万个日夜里,他陆续攻克了航天发动机控制阀门壳体精密加工、发动机微小孔超长径比加工等多项技术难题,设计制造的创新装置改变了航天发动机沿用多年的传统加工方式,提升效率近4倍……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成长为大家口中的“王大师”,他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百名技能英才、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航天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的各类技术成果也已在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等型号中实施应用。
匠心“铸造”绝技
作为空间推进系统火箭发动机头部及推力室组合加工等关键零部件加工的技能专家,王志江在生产一线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精通各类航天难加工材料的精密加工、车削中心加工、车铣复合加工等操作方法,还练就了多套独门绝技。
在某型号研制生产周期短、节点紧的情况下,王志江凭借车削发动机用稀有金属铼/铱合金的高超技艺,攻克稀有金属加工难关,填补了国内金属铼车削技术的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于超高硬度不规则型面加工。而在今年航天六院绝技绝活发布和展示活动上,王志江的参赛项目“刀片式多型面快速定位夹具制作”因具有适用于多型面、高精度、快速装夹定位等优点,一举斩获六院绝技绝活“巧夺天工”奖。
匠心“筑造”广厦
面对“急难险重”,一次次破障前行、一次次超越革新,让王志江成为了机加团队的“主心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带领团队通宵抢急活、现场讨论技术难点、成立攻关小组……机加中心的一线技能人员也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今年10月,为按时完成某发动机型号全新方案头部产品的生产任务,王志江团队连续奋战,成功啃下了这根“难啃的硬骨头”,及时将合格的产品交付设计师,赢得了“这就是机加速度,这就是机加觉悟,这就是机加担当”的交口称赞。
王志江也是机加中心许多年轻职工的“领路人”,他带领团队创立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已入选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于近期顺利通过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现场考察。多年来,他培养出了许多禁得住考验、担得起责任的好徒弟。比起“手把手教”的传统方式,他更喜欢采用“散养”模式,鼓励徒弟主动学习、大胆摸索,自己则在背后默默保驾护航;一旦遇到徒弟攻克不了的技术难点,他就会挺身而出,通过实操教学、现场复现等方法耐心引导徒弟总结经验教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技能职业发展道路。在六院“名师带徒”活动中,其带徒获得“优秀徒弟”荣誉称号。
匠心“智造”卓越
“以德为先,传承航天匠心;以技育人,铸就航天精品。”王志江与团队成员始终坚定技艺攻关与技术改进的步伐,致力于生产品质更高的航天产品,不断刷新航天加工“精度”:攻克某囊式贮箱长深槽加工的技术难题;针对系统级产品总装导管端面切削不平整,导管装夹不稳定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创造性提出自主创新设计生产新型航天导管端面加工机的解决方法;“十四五”规划以来,面对各型号发动机产品总需求量较过去急剧增长近4倍、但产能却无法跟上的困境,建成柔性生产单元,开展卓越产品工程,同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王志江还主动承接组织或指导开展了研究所及兄弟单位的多个技术攻关、工艺改造、新设备开发等项目,每年总结提炼在科研生产中形成的新招妙招,编制成“先进操作法”,并注重推广传授。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如今的王志江不仅是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的一名车工,坚持奋战于航天科研生产一线,还受聘成为了上海市人社局“大国小工匠”技能导师和徐汇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成员,利用自身技能专长和实战经验,在整个社会发挥航天工匠的光热。凭借“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和坚守,他努力开拓着自己的人生广度,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赞歌。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