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院士的“掉渣鞋”自带光环
罗筱晓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央视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穿的鞋子因鞋底老化,掉落了不少黑渣。当这个细节被提及时,王院士笑着自嘲“出了洋相”,台下观众却对她报以热烈掌声。
据王志珍说,这双掉渣的鞋她穿了好多年了。也有网友猜测,鞋子不仅年头长,王院士平时应该也不怎么穿,重要场合才拿出来,哪知道已老化得如此严重。对于这一插曲,王志珍显然并未放在心上,她还透露自己曾经穿着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去实验室,直到被人提醒才发现。
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许多网友都向王志珍表达了敬意——“她用知识装扮自己,自带光环”“没有谁会笑话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王志珍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出国访问的学者,为胰岛素研究做出了诸多贡献。从播出的节目看,虽年过八旬,但王院士精神矍铄,仪表得体,并非是不注意自身形象的人,作为院士,其经济状况也绝不至于买不起一双新鞋。
在节目中,王志珍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从事科研的经历,表示直到现在她依然坚持每天去实验室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在袜子还是鞋子上“出状况”,都表明王志珍把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科研工作上,以至忽视了一些生活细节。
正如节目主持人所言,见过王志珍的“掉渣鞋”,他相信了一些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真的会为自己准备许多套一模一样的衣服——这样就能把每天选择穿哪件衣服的时间省下来用于思考和工作。
2014年,一张反差感很大的照片在网上走红:中国“遥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身着简朴的衣服、光脚穿一双布鞋给学生上课,他也因此被网友尊称为“布鞋院士”。
在我国,像李小文这样不讲究吃穿用度的老一辈科研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曾经历生活和工作上无比困难的时期,勤俭节约成为刻进骨子里的习惯。但他们节俭的初衷,并非为了给自己的小家或子孙留下财富,比如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和妻子晚年时就将880万元积蓄全部捐出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对王志珍、卢永根这样的科学家而言,物质可谓是真正的“身外之物”。他们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有赖于自身品德和修养外,还因为找到了更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方式。
王志珍说“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不少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每每谈及自己在研究中实现的突破或说到领域内相关话题时,也时常流露出喜悦、满足的神情。不难看出,虽然科研过程免不了艰辛、曲折,但科学家们在其中体会到的愉悦,远非一般物质享受所能媲美,而那才是他们在乎的东西。
当然,不看重物质,并不代表潜心研究科学的人就得艰苦度日、安于清贫。随着我国对人才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整体已经有了明显优化和提升。近年来,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借助社交媒体,既为大众科普了知识,还展示了自己堪称时尚的生活。事实证明,在自己的专业上专注、实干,不为物欲、虚名所惑,科研工作者可以得到外界充分的认可与尊重。
近年来,不断有长期默默耕耘的专家、学者走进公众视野,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一种好现象。身为普通人,恐怕很难像王志珍一样鞋子老化到掉渣了还毫无察觉。但无论是谁,只要做成点事情,都需要“掉渣鞋”背后那种对所做之事的专注与热爱、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选择的坚持。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一次次被王志珍们的故事打动。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