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是退役军人更是共产党员”
海东日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家长您好,刚发生地震,我们正在疏散学生,请您尽快来校接学生回家。”
“老师,我这会没时间来接,您就让孩子自己走回家。”
2023年12月19日零点46分,有着30年党龄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监委会主任杨寿元与中川乡中心学校的孩子班主任急促对话后,便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也许有人说,地震了都不去接孩子回家,这爸爸做得有点狠。殊不知,此时的这位土族汉子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比接孩子回家更紧迫的救援当中。
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致使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突发砂涌。在这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金田村监委会主任杨寿元毫不犹豫选择了抗震救灾,把“冷漠”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杨寿元一家有5口人,妻子去了在西宁上班的女儿家,儿子在中川乡中心学校就读,只有他一人在家“留守”。
18日晚上11时50分左右,没有睡意的杨寿元还躺在土炕上刷手机打发着时间,突然感觉土炕、房子在剧烈抖动,他下意识地迅速跑出大门,外面一片漆黑。
“主任,刚刚地震了,你赶紧打电话询问杨家社里有没有被困和受伤群众,我到下马家社去看看。”杨寿元还未从地震的惊恐中缓过神来,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录已经打来电话安排任务。
然而,此时大量的砂涌泥浆已经汹涌而至,阻断了救援之路,涌进了村民庭院。村干部和前来施救的村民们急得团团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被困在砂涌中的乡亲生命危在旦夕。
焦急的等待之中,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警笛声,一波波消防救援力量匆匆而至。经过现场了解和勘测,砂涌泥浆稀软,根本无处落脚,救援难度远远超出消防救援指战员们的想象。
“快,赶紧找木板,搭建救援通道。”夜色中,消防救援指战员大声呼叫。
黑天半夜哪里去找木板?杨寿元第一时间想到了搞小工程的村民杨忠伟,他一边和大伙儿迅速到杨忠伟家搬运木板,一边在村民群里接连呼叫“谁家还有木板子?赶紧说一下,人命关天,情况危急!”
“我家还有些板子,大家跟我去拿。”听着杨寿元的呼叫,惊魂未定的杨忠明大声回应。
“板子还不够,谁家还有木板?”杨寿元继续群里喊叫。
“阿吾,我家有一些,但我这会还在县上,你赶紧带人把库房门锁撬开了拿上,我后面赶过来。”村民杨得山迅速回应。
此时的杨寿元顾不上腰疼,和大伙儿一起急步往返在搬运木板的路上。
杨寿元的腰疼已有些年头,他在西藏服役期间受过伤,当时看起来并无大碍,以至于疏于根治,最终落下个腰椎病。
如果是平常,杨寿元会顾虑自己的腰椎病而不会去搬运五六十斤的木板。但在震后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杨寿元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患有腰椎病,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铺通‘救援通道’,救出被困乡亲。”
那一夜,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录的带领下,杨寿元和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们一样,忘记了冰凉刺骨的冷,忘记了腰酸腿疼的累,忘记了彻夜未眠的困,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
直到次日清晨,杨寿元才感觉到腰腿疼得厉害,走路的步态开始有点不稳。
地震首日的彻夜未眠,仅仅是金田村抗震救灾的一个开始,还有好多的事情使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松劲。
看着一批批投入现场的救援力量,听着一台台救援机械的轰鸣声,杨寿元的劲头更足了。他在疼痛处贴了几片膏药,吃了几片止疼药后,又投入到了搭建救灾帐篷、安置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的紧张工作中。
12月25日,是抗震救灾的第七日,记者在救援现场见到了杨寿元,经过几天的昼夜奔波,他的脸色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里依然充满干劲。他手里拿着手机,时不时打开看一下,担心误了紧急信息。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没有不冲锋在前的理由,因为我是金田村的村干部,也是共产党员,更是退役军人!”回想过去七天的经历,杨寿元说。
话音刚落,杨寿元的手机铃响了,他看了下微信信息,立刻转身向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方向走去……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奋战。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和砂涌灾害中,身居最基层的金田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形成一盘棋,力量拧成一股绳,舍小家顾大家,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前沿,用实际行动坚守了初心使命、展现了责任、擦亮了胸前党徽的底色。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