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30余年,从厨房洗碗工到如今任职北京顺招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餐饮部经理,马晓辉一路坚定执着、拼搏创新,对待烹饪,他独具匠心;负责管理,他坚守责任心;面对未来,他更对发展充满信心。2010年,马晓辉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被选树为“顺义工匠”。马晓辉说:“民以食为天,我要守护的一直都是这份美好的人间烟火。”
匠心筑梦 择一业终一生
1990年3月,怀揣厨师梦想的马晓辉进入顺义招待所工作。“当时,我是以洗碗工的身份参加工作的。”回忆过往,马晓辉仍记得自己初入职场时有洗不完的碗,但为了能有机会到厨师身边学烹饪本领,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本职工作,然后帮着前辈们搬杂物、递东西。
“勤快的人总是容易被喜欢。”马晓辉的勤快被师傅和师兄弟们看在眼里,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他便从一名洗碗工“晋级”到进厨房打下手。但从杂工到成为真正的厨师,却不是一条好走的路。那两年的时间里,马晓辉在厨房里烧火、打杂、帮厨……“反正除了炒菜,我啥都干。”马晓辉说,两年的杂工给他足够的时间学习,练刀工、学技术,用眼睛看,用脑子记,直到真正上手开始炒菜,他才知道这么久的学习和沉淀是多么重要。
练刀工练成肌肉记忆,不用眼睛看也能切得标准均匀;上浆和火候练到感官判断比计量器具还要准确,不用品尝就知道口感和味道……从炒青菜、炖菜,到烹调复杂考究的菜品,马晓辉一边学习,一边观察食客反馈,他把全部精力用在烹调菜肴上,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对待每一次开火烧灶。
马晓辉说,现如今,他一身的烹饪本领大多是从工作岗位上学来的,靠师傅的提点,也靠自己的勤学苦练,“30多年时间,我热爱我的工作,从未有一天想离开厨房,即便当学徒时挨骂,创新时受挫,但我依然坚信,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干好一行,成一行。”
匠心致业 满足食客“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最终成长为部门负责人、单位业务骨干,马晓辉坚持“以勤奋求知,以匠心致业”,用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突破自我,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和领导们的认可。
“我通过参加比赛,提升自己的烹饪技术;通过走访调研,学习科学管理模式;考取营养师证书,钻研药膳和流行菜品,只为做好一日三餐,满足食客‘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的简单需求。”马晓辉告诉记者,如今,他负责着27个项目的团餐管理工作,自己除了要继续钻研餐饮本职业务,还要肩负起一份带领部门全体职工共同进步的责任。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马晓辉始终保持一份虚心学习、谦虚谨慎的态度,凭着一股干劲,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岗位和业务流程。他告诉记者,菜品质量是餐饮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把“匠心致业”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他不变的坚持。
“把好原材料的进货关口,做到原材料新鲜、安全、卫生,符合菜品制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厨师的责任意识,明确谁制作、谁负责,督促厨师严格按照食品制作程序和制作标准加工。”马晓辉坚持食品留样制度,一旦发现菜品质量不稳定,坚决不出厨房,确保顾客不受伤害。
为了避免说起机关食堂、单位团餐就联系到索然无味“大锅饭”的刻板印象,马晓辉坚持既要照顾大众口味,也要美味好吃,更要营养健康。大到菜品质量管理,小到厨房里的细枝末节,他狠抓菜品创新与服务提升,带头推出几十道创新菜式、地方小吃,明档较以往也更加注重特色风味,力求得到顾客的最大好评,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匠心传承 要有一代更比一代好的胸怀
或许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后来人撑把伞。马晓辉在培养新人方面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他认为,真正的大师不仅要有本事,更要有分享的胸怀。只有做好技艺传承、匠心传承,才能让行业越来越好,“技艺传承是老人教后人学,而匠心传承是学后有沉淀、有吸收、有再创新。”他解释说。
从自己能独当一面开始,马晓辉就坚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来的同事。在厨房里,他坚持手把手带徒弟,除了培训标准化操作,还用自己的实际感悟点拨爱学好学的年轻人。他说:“我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真正饿死的一定不是好师傅。”
2019年,以马晓辉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带领成员们发掘优质健康食材,研发菜品,助力餐饮行业菜品不断更新;开办中华传统与创新烹饪技法培训,为餐饮行业、餐饮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开发、技术支持等服务。
马晓辉坚信,每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人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相信以不断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内在支撑,一定能让餐饮行业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创造新的灿烂辉煌。
(劳动午报记者 王路曼)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