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推进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创新激励“三大工程”

推进“产改”进行时|为铸造“大国重器”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1-10 07:30

【推进“产改”进行时】

原标题: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推进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创新激励“三大工程”(引题)

为铸造“大国重器”提供人才保障(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周巧云

“接到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研发2套7米智能焦炉机械四大车的研制任务后,我和团队在现场奋战了3年,给焦炉设备填装‘智慧大脑’,可实现全天候无人驾驶,绿色、高效,开启了焦炉机车‘一键链焦’行业新时代。团队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同时,锤炼了一批高技能人才。”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下属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孙元华如是说。

多年来,大连重工装备集团致力于攻克国家卡脖子难题,破解了大型船用曲轴、多功能航天火箭发射用脐带塔等52项重大装备课题。在铸造“大国重器”的进程中,从职工“提技能、搭通道、建机制、抓晋升”四大方面入手建体系、优机制,遵循“坚持培养”+“实践创新”两个原则,系统推进“三大工程”,为铸造“大国重器”提供了人才保障,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导师制”梯次培养提素质

“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全国劳模、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王金福是国内翻车机设计领域的“大拿”,他主持发明设计的多项翻车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技术辐射全国。

在王金福的带领下,2023年研发出全球首套大角度敞集多功能双车翻车机已成为企业拳头优势产品,订货额不断攀新。

多年来,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构建了以王金福、孙元华、赵钰民等人为代表的劳模典型群体,“师带徒”共培育全国劳模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6人、省市级劳模及“技能大师”“工匠”等166人。组建了44个省市及企业级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联盟(团组)2个,进行课题立项425项,取得专利200余项。近5年,企业结劳模“对子”343对、“师带徒”562对,培养骨干110人。

赵钰民劳模工作室由行政管理人员、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骨干力量组成,先后参与了世界最大23000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等多项“中国第一”的研发制造,完成了多项先进操作法及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技能人才。

全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2023年11月,在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瓦房店基地,举办了大连市机重石化电信系统铸造工大赛。同月,大连市无损检大赛和起重工大赛也在这里开赛。

“企业积极承办市级、产业工会级的技能大赛,用培训提技能、竞赛选人才,并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重奖,激发广大职工刻苦学技术,掌握高技能。”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工会主席韩龙说。

近年来,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承办了多项大连市级吊车工、冷作钣金工、电焊工、镗铣工等技能大赛,为职工搭建起了“高手”交流的平台。企业参赛职工成绩经常位列前茅,促使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技工脱颖而出。近5年,企业举办劳动竞赛175场次、3.4万人次参与,涌现创新、改善成果3191项,创造节约价值1.3亿元。

借助大赛平台,企业重点在数控加工、电焊工、铸造工、CAD机械设计等专业方面,广邀名师开展专业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建立合理化建议竞赛机制,全力营造浓厚群众性创新氛围。2023年累计7126人次参与,采纳3652项、创效1.3亿元,人均创效18万元。

企业还把技能竞赛与日常考评结合起来,每年锚定3个主要工种,实现“培训、竞赛、考核、晋级”一体化。近5年涉及12个工种、1200余名职工获得职业晋级,职工享受到了技能大赛带来的“红利”。如今,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技师以上一线职工达到562人,占比一线全员的17%。

奖励激励让职工得到实惠

“企业为我们提供发表建议的平台,这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经营,也能让职工得到实惠,实现双赢。”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下属减速机齿研所设计员秦龙说。作为2023年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合理化建议竞赛中的优胜者,他共提出建议40条、金点子5个,创造价值700余万元,得到奖励6万多元。

优秀成果分别给予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年均奖励额度超过200万元,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参与度高、效果好。同时,2023年以来企业引进精益改善机制,更加打开了产业工人创新创优通道,共有350项一线班组“疑难杂症”得到解决并固化。2023年,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累计7126人次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和创新创优活动,实现创效1.3亿元,人均创效18万元,全员性创新氛围浓、成果优。

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优工作的成果突出,得益于企业“1+4+3”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1”是建立8级职称相匹配的薪酬结构,“4”是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技能提升奖、创新创优奖、结对子奖,“3”是发放特殊岗位津贴、技能大师津贴、专家津贴。3年来,企业累计发放奖励激励8876万元,涉及10956人,产业工人队伍年均工资增长10%以上。

“企业围绕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大局,结合企业所需、职工所需,立足工会所能,发挥工会、人力、业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员工五大主体协同作用,推进‘产改’走深走实。”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伟说。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