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首届轻工大国工匠|李守才:一片匠心耀均陶

来源:中工网
2024-01-19 16:53

“我从艺46年,坚持传承、创新的人生理念,一辈子钻研均陶堆花技艺,感受最深的是‘爱好、勤奋、坚持’这六个字;从事这个行业,要‘诚信做人,诚信作品’。”这就是李守才对“工匠精神”的解读。

宜兴均陶是陶都艺苑中的一颗明珠,尤以均釉和堆花两项制作技艺蜚声中外。2014年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18年李守才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放眼均陶历史,传承、创新铸就了均陶今天的辉煌,其中,一批批均陶人不忘初心,用智慧和汗水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均陶色彩斑瓓的艺术世界,李守才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1

勇攀陶艺最高峰

1971年参加工作时,李守才虚岁才18岁,风华正茂,吃苦耐劳,逐步掌握了大拇指“拓、搓、行、捻、揿、琢、撕”等堆贴技法。他传承古艺又不囿于传统,矢志创新,将传统的“平贴法”发展为“半浮雕”堆贴法,再发展到“立体浮雕”堆贴法、累叠法,使均陶堆花作品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增强了作品精致灵动的艺术魅力。

勇攀陶艺最高峰,是李守才入门后的人生定位,也是他的追求目标。

1985年对于他来说至今难忘,那一年首次独立承担了为无锡锡惠公园制作陶瓷九龙壁的重任。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平面体量很大,尽管他当时已掌握了各种堆贴技法,但要完成九龙壁这样大型标志性作品,难度仍然极大。为此,他挑灯夜战,翻阅了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以及山西大同九龙壁的图片和资料,反复琢磨设计图样和方案,壁画分块、釉色配比、成型干燥、烧成等一系列高难度工作费尽了心思。这组壁长27米、高2.7米、厚1.2厘米,由144块陶板画面拼接组合而成的作品,按当时的工作量,需要四个人用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他一个人用半年时间就制作完成了。他采用了半浮雕和累雕立体堆贴技法,其惊人的毅力、胆识和速度,博得了世人的赞叹。这组大型九龙壁装置成景至今已经历30多个春秋,被誉为中国四大九龙壁之一,成为他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忘怀的堆花巨作。

@VCB%[_)PR3{(_2M@MFW9}3

在创作每件作品时,李守才能根据器形的大小、品种的变换,设计恰当的画面,把握材质特性和均釉特点,他还借鉴民间“姊妹”艺术,将剪纸、布饰、木刻、石雕等艺术形式,应用于陶器坯体并获得成功。至今,他创作的30余件作品荣获国家、省级金、银、铜奖,有10余件作品先后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首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他还应邀先后赴韩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陶艺交流访问或现场演示堆花绝技,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

多年来,李守才将长期积累的丰富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先后撰写了《均陶堆花技艺探讨》等10多篇专业论文。2015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五彩霓裳——李守才传》,展现了他堆花技艺的研究成果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心路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宜兴众多陶瓷企业都经历了体制、机制转型的严峻挑战。20世纪末,均陶行业陷入低谷,技艺人员纷纷转行到紫砂,全行业技艺人员从300多人萎缩到50余人。在“紫兴均衰”这样的大背景下,李守才与弟子们没有一人去搞紫砂,他坚持信念,坚守阵地,与行业同呼吸,与企业共命运,静下心来与弟子们一起创作了一批批在全国陶艺展评中获得奖项的作品。

严于律己,带徒授艺,是李守才一贯坚持的标准和原则。作为师傅,多年来他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工作室,晚上6点多才离开,13年未休过假,勤奋刻苦地工作。目前他培养的26名弟子都已成为传承均陶技艺的中坚力量,其中省级大师1人,省级名人2人,中、高级职称7人,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4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李守才的影响下,整个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宜兴从事均陶制作、研究的单位和大小作坊近30家,从业者300多人,他为均陶技艺传承和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