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最美职工”阮明陶:澜沧江上的守桥人

来源:云南网
2024-01-21 15:26

原标题:

“最美职工”阮明陶:澜沧江上的守桥人

云南网记者 彭锡 通讯员 吴逵峰 李菊珍 张晓燕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总工会广泛开展“最美职工”年度人物选树宣传活动,选树出20名“最美职工”年度人物,临沧公路局云县公路分局澜沧江特大桥管理所所长阮明陶入选。

00305949390_df6071d0

阮明陶

流经云南临沧境内的澜沧江,串联着中国、缅甸、老挝等国,而坐落在江面上的澜沧江特大桥连接着临沧市云县与大理州南涧县。通车至今,已成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源源不断的货流经此到达缅甸等国,运输高峰时,日过流量近1.3万车次。

大桥守护人阮明陶每周的必修课是巡护检修主缆,背上10公斤重的检测器具,爬上90米高的桥缆,一步步艰难前行,一项项检查、拍照、记录,一个来回就要耗时2个多小时。夏天,骄阳似火,汗流浃背;冬天,江风凛冽,瑟瑟发抖。

阮明陶这一坚持就是12年。作为国内首座钢混叠合梁悬索桥,也是目前云南省单跨跨度最大的桥梁,号称“云南第一跨”,养护起来十分专业和复杂。然而,他最怕的还是在高空检修时遇上江风。怒吼的江风吹动悬索在高空中摇晃,虽然系着安全带,但随时都有吹离桥缆、悬于高空甚至坠落江中的危险,他只能匍匐在狭窄的检修通道上,紧紧抓住缆道边沿,随着悬索在空中摇摆,等江风弱一些,再继续前行,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钢丝”上行走,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

除了大桥主缆,桥底的检测维护过程同样是高空作业,头顶是轰隆隆的车轮声,脚下40多米是急流的江水,由于祥临公路重车流量逐年加大,桥底管护维修频率也在不断提高,也正是在这样高频率的管护过程中,阮明陶曾9次因桁车故障而被困桥底。

但他却说:“如果因管养责任事故造成特大桥损坏,我们就对不起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如此质朴的理念,成了他对工作尽心尽力的原动力。

每个夜晚,伴着潇潇江风,阮明陶听着重型车辆过桥的隆隆声助眠。长此以往,对大桥的挚爱已植入心灵深处,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12年来,由他主导并完成的大桥高压水泵装置,有效避免了车辆烧毁引发大桥受损等紧急危险;他不止一次成功救助在大桥轻生的生命;由阮明陶直接巡护、亲自整理上报的日志资料3000余份,没有一次迟报漏报或错报。然而他却说,整理报送资料只是属于常规性的“内业”,真正责任在于巡查内容中8大项20小项里成百上千个点、线、面,容不得任何一点的闪失。

又一次在半夜醒来,阮明陶摸着黑走出门去。记不得这是第几次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长时间听不到车流声,他便会马上惊醒,要在检查大桥安全后才能入睡。阮明陶妻子说:“桥上没车子响他急,车子多了,他也急,睡着觉也要爬起来。”阮明陶说,静止时,大桥最大承载力是750吨,只有保持大桥通畅,才能有效保障大桥安全。

成绩的背后,他亏欠家人太多。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在家过过一次春节,没能在老父亲床前尽孝,甚至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守一座桥,护一方人。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阮明陶十年如一日,默默把自己的命运与大桥的安危紧紧融合在一起,行走于钢丝,卧听在江畔,寒暑不变,风雨不改。他用坚守筑牢护佑百姓的安全屏障,用行动诠释着公路人的使命与担当,用执着彰显着新时代公路人的“铺路石”精神。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