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林建胜:匠心传承艺术,匠艺弘扬文化

来源:中工网
2024-01-25 14:32

林建胜,1965年8月出生,福建泉州德化陶瓷名坊——“聚玉堂”艺术总监,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他早在1981年就步入德化瓷塑艺术殿堂,四十年来始终秉持工匠精神,从传统出发,融合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方式的审美与思考,基于日常生活进行产品创新,在技术的沿革中寻求挑战,在陶瓷艺术领域追求着极致的美感,成功地在专注专业的匠人精神与创新创意的时代精神之间找寻平衡,为德化传统陶瓷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守之”到“创物”

先秦《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林建胜用五年时间向德化传统致敬,和师傅陈德卿学习陶瓷雕塑、和师傅杨剑民学习陶瓷器皿,从临摹、揣摩到创新、创造,实现从“巧者”向“知者”的升华。

1

作为一名“泥匠”,林建胜始终牢固树立“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传承”的理念。1985年一个夏天的晚上,毕业留校当雕塑老师同时又是校办瓷厂设计师的林建胜,看完反特片《滴水观音》后,被潜伏特务用“滴水观音瓷像”向境外传递情报的情节吸引,于是他突发奇想,要是滴水观音瓷像真的能滴水,甚至能不停地滴水,那可是从古至今未有的“伟大创举”。于是,他废寝忘食地苦思冥想了一个多月,画了数十张设计稿,始终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一天,他在校办瓷厂水井边洗手,偶然看到瓷厂车间用水是将从地面水井抽到楼顶蓄水池,再从蓄水池自动留到各个车间,这一司空见惯的生活常识却突然启发他设计观音滴水的思路,于是他把陶瓷雕塑与陶瓷器皿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往“外观音、内器皿”的方向思考。一开始,只在观音内部的上半身做一个“蓄水池”,可是没有地方合理安排进水口,而且“蓄水池”空间有限,蓄水很快就会滴完。后来,在观音脚下设置底座作为下“蓄水池”,以龙头、鱼头、荷叶等作为接水口,上下两个“蓄水池”用小圆管相连接,水从下“蓄水池”装入,再翻转观音流入上“蓄水池”,观音回正后水即从观音手持的净瓶滴出,由龙头、鱼头、荷叶接入下“蓄水池”,这样可以不断循环往复、不停滴水。一雕一琢,一思一念,娴熟运转的工具和渐退拙态的待塑之器,在半年多的工艺实践中,皆随匠心而浮动,终成保留传统观音造型特征的滴水观音,闪烁出器之气韵。

一场电影成就一个艺术梦。在践行陶瓷传承的过程中,林建胜更注重对传统的“吃透”。始于传统,基于创新;严承正统,恪守匠心。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水”代表着“财”,林建胜发明的“滴水观音”寓意财源滚滚、永不枯竭,满足了当时人们发家致富的时代需求,成为20世纪80-90年代风靡海内外的德化瓷塑经典,为德化带来数以亿计的市场价值。

从“创物”到“文化”

中国古代有以艺载道的说法,技艺只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是达到“道”的工具,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道”。如果说林建胜发明的“滴水观音”更多地关注“技”而停留于实用功能的话,那么他创作的“微笑观音”则主要着眼于“道”而上升为精神文化层面。

作为一名“泥匠”,林建胜始终追求“道技互用”“道技相融”“以道领技”。2003年10月,一年一度的厦门佛事展,林建胜邂逅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惟严法师。面对林建胜创作的一系列肃穆庄严的汉地佛像,惟严法师一句“观音一定要这么严肃吗?不可以来点微笑吗”,深深触动了林建胜的内心。“观音可以微笑吗”,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带着困惑与思考,林建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面带微笑的佛像石刻,这些面带微笑的菩萨虽历尽千年,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从庄严到微笑,不仅仅是菩萨神情的变化,雕塑造型、衣褶线条、装饰手法等都必须随之变化,要在菩萨世俗化与固有尊严感之间找到和谐。林建胜深知清人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之理,精选了一批历代经典微笑菩萨重新临摹,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品味与解读。一张张设计图稿,一件件创作泥稿,一次次对话交流,终于有了一件件全新风格的微笑观音问世。一颗恒心,一双巧手,凝全身之精血,聚毕生之信念,这便是林建胜身上工匠精神的汇聚。

一次邂逅碰撞一个文化。林建胜的观音微笑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是“慈悲的微笑”与“神秘的微笑”的不同,更多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东方式微笑再一次征服东南亚、港澳台地区。

从“文化”到“卓越”

中国是陶瓷大国,但中国不是陶瓷强国。中国要成为世界陶瓷强国,既需要传承的“巧者”,更需要创新的“知者”;既需要会“创物”的能工巧匠,更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工匠;既需要有知识的新工匠,更需要有全球视野、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卓越新工匠。

作为一名“泥匠”,林建胜始终不忘技能报国初心,始终牢记中国创造使命。2017年2月,林建胜领衔构建创作团队,积极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礼品创作设计活动。如何以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取胜,一直是林建胜创作设计的着力点。一天,他在一本传统陶瓷器皿的书籍里看到了一个精美的葫芦瓶,以葫芦象征“福禄”的设计理念终于形成。宋元时期因为瓷器和茶叶,造就了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以瓷器茶具作为金砖国礼再合适不过了。经过反复思考,林建胜决定以象征“福禄”的葫芦作为茶具的造型元素。他把茶盘设计成既似一个巨大的葫芦,又似一艘正在航行的船只;茶盘里放置的茶壶、茶海、茶杯,如木船满风的帆,又似满载的出口货物;茶壶、茶海、茶杯都设计成五瓣瓜棱的饱满南瓜形,足部阴刻传统海水纹;茶壶的壶身饰有五只阴刻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壶把做成如意形状;茶具多处用金线装饰,精致而典雅,有着浓郁的中国味和金“装”味。这套《五福茶具》,寓意金砖国家发展迎来五福临门和“一路一带”扬帆启航、满载而归。

一个创意诞生一个国礼。经过多轮筛选,最终林建胜的《五福茶具》被确定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和嘉宾的礼品。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林建胜“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礼品研制贡献奖(入选作品团队)”。

匠心传承艺术,匠艺弘扬文化。守正不守旧,以热忱之心,严谨造器,尽善尽美,经过四十年“泥匠”生涯的锤炼,林建胜成为福建陶瓷艺术领军人物,他荣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德化县陶瓷艺术大师联盟秘书长,荣获中国技能大赛总决赛陶瓷雕塑第一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荣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轻工“大国工匠”。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