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金涛:甘做国防科研领域的“无名者”

来源:中工网
2024-02-01 10:23

上世纪90年代,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我国仍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对于相关高科技产品,国外对我国一向采取严格禁运、技术封锁的政策。刘金涛所研究的有机氟材料就属于典型的“卡脖子”领域。面对国家需要,他在海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开始了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报国之路。

攻克国防关键技术

回国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后简称:有机所)承担了研制一种国家急需的耐高温润滑材料的科研任务。该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研发难度大且具有危险性,研究初期曾发生过严重的爆燃事故。刘金涛在关键时刻担起了研发负责人的重担。他带领项目组成员日夜奋战,最终成功研制出性能全面达到指标的合格产品,解决了国家发展的急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实验室里,刘金涛(中)带领年轻人做技术攻关。受访对象供图

刘金涛回忆,项目开展后,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包括缺少必要的研究条件、反应发生爆炸、研究过程中有人员受伤和流失等。“航天装备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极其苛刻,我们前后试验了数百种工艺条件和配方,产品性能总是与指标有些许的偏差,有几次指标都达到了,但在用户试验时又出现了各种使用问题。”就这样,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做出合格的产品。

回顾当年的研究历程,刘金涛说该材料成功研发,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坚持。“研究工作没有论文产出,不仅要忍受一次次失败的煎熬,还要时刻承受着巨大压力。”他说,做科研的人必须要有不甘失败的精神。

长期甘坐“冷板凳”

青年时期,刘金涛就展现出他在化学方面的潜力与热情。他于1987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92年在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在曾经中美关系紧张之际,美方设法阻碍科研留学生回国,刘金涛的导师——我国有机氟化学的主要奠基人黄维垣院士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受此影响,刘金涛也做出了相同选择。他非常明白,用于尖端科技领域的先进材料性能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慢则十年、二十年之久,研究成果不能公开,研究人员需要有长期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他说:“维护国家安全绝不能在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必须立足自主开发。”

漫漫研究路上,刘金涛完成上述高温润滑材料的研制任务后,继续在有机氟材料领域的探索,带领团队转向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含氟航空材料以及推进剂材料研究。

科研初心传承下一代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团队负责人,刘金涛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目前他已培养了30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散在全国各个行业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与此同时,他在科研工作中毫不保留地向团队成员传授技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在带教过程中,刘金涛也不给学生框定课题,而是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让学生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他的学生都很出色,已成为科研、教育、经营管理等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

回顾自己的科研人生,刘金涛坚定地表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国家宝贵的科研资源都用在了国家急需的材料开发上。”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