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
张华滨,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钳工高级技师。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张华滨刻苦钻研技术,不为名利,默默奉献,倾注毕生之力投入钳工事业,经他手中制作的工件达10万多件,全部为优质产品,没有一件废品;先后研制出工具模具达100多件套,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曾于2006年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摘得钳工状元,2009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中获得总成绩第二名、实际操作第一名,并作为山西钳工队队长,带领队友夺得全国钳工团体第一名的佳绩。
2012年,张华滨退休后依然活跃在车间厂房,时时为后辈们提供指导和意见,以其赤诚而执着的工匠精神感染着一代代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的钳工技师,成就了山西省产业工人的“大国工匠”传奇。
2023年12月6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选煤服务中心维修部,“90后”青年钳工顾文茂刚刚结束巡检。当听说记者此行是为了采访张华滨时,他开心地笑了,为我讲述了初识这个“神话人物”的故事。
顾文茂进厂时,张华滨已经退休,但张华滨这个名字依然常常挂在师傅们的嘴边,他的那些“传奇”经历为大家津津乐道。
“你说要几丝(米),张师傅一锉刀下去准准的就是几丝(米),一点不带差的!”
“那怎么可能?师傅,你在骗我吧?”
“骗你干啥!还有啊,不管啥机器部件,只要你拿出来,张师傅马上能给你手工做个一模一样的出来,也是一点不带差的。”
“简直太神了!可惜人家都退休了,我怕是不容易见到他吧?”
张华滨正在检修设备
这是顾文茂刚进厂时和厂里的老师傅的对话。“说实话,我当时还真是不太信。没过两天,张师傅就来厂里了,我才知道,其实张师傅虽然退休了,但他从来没有彻底离开工作岗位。他时常回来,手把手教我们这些年轻人。那时我才知道,我的师傅没有骗我,张师傅真的就是如同‘神话’般的存在。”顾文茂对记者说。
脚踏实地———张华滨的“人生第一课”
记者正和顾文茂说话时,看到一位魁梧的老者走来。近1.90米的身高,精神矍铄,腰杆笔直,走起路来龙行虎步。
“李记者,我们的‘神话人物’来了。”顾文茂兴奋地说。
来人正是张华滨。与记者见面问明来意后,张师傅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家里做客。在张华滨的家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张华滨平凡而传奇的人生故事。
张华滨1952年出生在一个称得上高干的家庭,其父亲是1938年参军的八路军老战士、老党员,曾经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
在张华滨的印象中,父亲是一身正气的老革命家。从张华滨记事起,因为父亲当领导,总有亲戚朋友来家中找他父亲,想走后门办些事情,但父亲从没有答应过。张华滨的一众兄弟姐妹长大后,父亲也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开过“后门”。
“父亲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兄弟姐妹从上学到工作,一路走来,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如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们心里很踏实,也很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张华滨回忆说。
一身正气、勤劳质朴的品质,影响着张华滨之后几十年的人生道路。这是父亲给张华滨上的“人生第一课”。
精益求精——张华滨的“人生第二课”
1969年,张华滨初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进入原汾西矿务局机修厂。张华滨成为机修厂大名鼎鼎的钳工——陆生发的徒弟,负责通用机床的修理维护。
陆生发是名“大修钳工”,平时机床上出点小毛病,是不参与维修的,有了大问题才会出手。来机修厂上班前,张华滨对煤炭行业的认知依然是传统的“傻大黑粗”,觉得在煤炭行业做钳工不需要太精巧的技术。跟随陆生发后,张华滨的固有观念被彻底打破了。“只要是经陆师傅修理过的通用机床,修复后和出厂时一模一样。对于每一个配件的加工与安装,陆师傅有着不可思议的严苛,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张华滨回忆说。
张华滨心中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勤劳而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并在陆生发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起来。张华滨第一次独立完成通用机床的大修工作后,17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成为继陆生发之后又一名年轻的“技术大拿”。
“刚开始的时候,我维修的机床陆师傅要逐一排查。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陆师傅会监督我立刻纠正。后来,陆师傅不再检查我修理过的机床了,因为已经成了‘免检产品’。”张华滨自豪地说。
张华滨在机修厂工作了13年,谈起这13年来最大的收获,张华滨告诉记者:“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可以用4个字概括———‘精益求精’。这也是我一辈子贯彻的职业信念。”
从不足80%到98%以上
1982年,由于工作需要,张华滨从机修厂调到了洗煤厂机修车间,负责全车间50余台机床和设备的安装调试、中小修理以及其他项目的钳工工作。谁知,刚来到洗煤厂,张华滨就面临着一大堆难题。当时,车间大部分机床因年久失修,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严重影响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最让张华滨痛心的是,车间里一台使用不到10年的进口车床,因为钳工检修时操作不当,最后导致报废。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驱使下,张华滨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当时的设备状况,扭转车间生产的被动局面。
然而,彻底维修50余台机床岂是容易之事。此前,张华滨修理的都是通用机床,这50余台机床品种不同、型号不同,维修每一台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为了让所有的机床焕发生机,张华滨一头扎进工作,简直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白天拆卸、研究,晚上查资料、画图纸。他自学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床维修技术手册》《机修钳工技师手册》等100多册技术书,画的图纸高高摞起,像座小山。张华滨经常一忙就是一整晚,爱人常常在早上睡醒时看到他依然在台灯下忙碌的背影。天已经亮了,张华滨尚且不知道。
维修机床的第二个难题是零部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紧缺,不像现在,不管缺少啥部件,一个电话打给厂家,厂家会马上把所需零部件送来,还负责装配好。那时候,很多零部件都需要钳工自己去加工制作。“你说要几丝(米),张师傅一锉刀下去,准准的就是几丝(米)”。这一在洗煤厂后辈钳工中津津乐道的传奇技术,就是张华滨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修车间所有机床在张华滨的维修养护下,全部焕发了生机,设备完好率由不足80%提高到98%以上,企业节约设备更新资金800万余元,创造产值8000万余元,为洗煤厂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老将出马,全国大赛显神威
张华滨扎根钳工一线40多年,收获了无数的成绩与褒奖。他总结出“看运行情况,听机床声音,摸机床温度,查运行数据”的“四步”故障判断法,可以准确判断设备故障,提前作好技术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抢修处理。
在加工件的批量生产和制作中,张华滨对一些批量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多年来,张华滨先后研制出工具模具100多件套。使用这些工具模具和改进后的操作工艺,使工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03年,张华滨已经51岁。这一年,山西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隆重举办。汾西集团共选拔5名钳工参赛,张华滨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各企业间缺乏技术交流,技工之间谁也不知道谁的技术实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比赛结束后,张华滨预测自己的成绩应该处于中间位次。当车间主任打电话告诉张华滨进入了“三甲”,让他去省总工会领奖的时候,张华滨以为车间主任在和自己开玩笑。“我来到太原,找到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人家告诉我是第四名的时候,当时我傻眼了,离前三名竟然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煤炭行业的钳工素来不以技术精细著称。竟然能拿到这样的成绩,我想这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钳工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2003年以来,张华滨多次参加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先后获得汾西矿业集团两届“钳工状元”荣誉、山西焦煤集团两届“钳工状元”荣誉;2006年成为山西省“钳工状元”。
2009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期间,张华滨和年轻人一起参加集训,每天16个小时连轴转,背完理论题,接着动手实操。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一路坚持了下来,没有喊过一声累,没有缺过一堂课。最终,张华滨作为山西钳工队的队长,带领队友一举夺得全国钳工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张华滨个人也荣获钳工决赛第二名,实际操作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全国舞台上展现了山西“大国工匠”的风采。
拒“官”弃“财”只作“匠人”
张华滨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感动中国的百名矿工”、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省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煤炭行业“特级劳动模范”、汾矿集团“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第三届“感动晋中的十大道德模范”、第四届“山西省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升官发财”的机会也多次摆在张华滨的面前。
洗煤厂分管机电的副厂长张灵珠几次找张华滨谈话,希望他能离开生产一线,进入管理岗位,均被张华滨拒绝。张灵珠不甘心,最后连夜找到张华滨家中,苦口婆心劝了他三个多小时。最后,张华滨被逼急了,告诉张灵珠说:“我知道,厂领导看中的是我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想把我调出来另有工作安排。但是我实在不愿意离开我的钳工岗位啊。我这个维护机床的岗位是个独行,在当下还没有人能够代替我把这个工作做好,我把这50多台机床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精心维护和伺候,我在的时候它们都能正常工作,保证不哭不闹,但如果我离开以后,它们会逐渐不能正常工作,当哭声一片的时候,我在别的岗位也会心里难过,影响了生产和工作,我也会良心不安呀!”
张华滨说的这段话,让张灵珠至今记忆犹新:“我当时真的很感动。我在张师傅身上看到了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一颗‘大国工匠’之心。”
张华滨不愿“当官”,也不爱财。2003年10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中,包括张华滨在内的山西钳工队四名队员中,有三名队员的成绩进入了前八名。当时就有三家私企开出12万元的年薪,欲邀请他们三人跳槽。张华滨作为队长年龄最大,其他几名队员异口同声表示:“张师傅,你是队长,我们听你的。”
张华滨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对他们说:“咱们做事要先做人,做人不能没有良心。咱们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咱们的企业多年来的培养,企业就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咱们不能见利忘义。如果我走出这一步,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现在正是企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要用自己的技术来回报企业。”
两名队友被张华滨的话感动了,跟随张华滨一起婉拒了私企代表的高薪邀请。
桃李天下,丹桂飘香
2004年,洗煤厂启动了“名师带徒”计划,成立了钳工培训班,从全厂各车间选拔出的15名青年钳工成了张华滨的徒弟。
丁峰就是当年张华滨所带的15名徒弟之一。丁峰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钳工培训班开班第一堂课上,张华滨给15名徒弟布置的两道作业题——第一道:你对爱岗敬业是怎样理解的;第二道:要问企业给了我什么、先问我为企业做了什么。“张师傅一直秉承做事先做人的原则,我们15人跟在张师傅身边,不但学到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更传承了张师傅的‘工匠精神’。”
从2006年至2010年,张华滨的4名徒弟先后参加了汾西矿业集团的五届职工技能大赛,夺得了四次第一名、五次第二名、两次第三名的佳绩,还在山西焦煤集团职工技能大赛上获得了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张华滨的4名徒弟成功晋升为技师,11名徒弟晋升为高级工,1名徒弟被聘为汾西矿业集团“首席技能员工”。
如今,张华滨的15名徒弟中有10人依然在洗煤厂工作,另外5人被集团公司调到了其他下属工厂,没有一人离开集团公司,且全部成长为技术骨干。
工匠摇篮———张华滨精神在洗煤厂的传承
2007年,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将洗煤厂钳工培训班命名为“张华滨钳工组”,为钳工培训班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2008年,山西省总工会授予“张华滨钳工组”山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0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张华滨钳工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如今,尽管张华滨已经退休,但“张华滨钳工组”却成为洗煤厂培养一代代“工匠”成长的“摇篮”。
鲁竹强,1971年出生,现任洗煤厂选煤服务中心维修部技术组组长。鲁竹强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斩获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洗煤机修工技能大赛“技术状元”,被授予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洗煤设备机修“首席员工”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山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钳工优胜奖,2022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
“我是2003年8月和张华滨师傅签订的师徒协议,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激动。跟在张师傅的身边,不仅让我学到了技术,更让我打心眼里热爱上了自己从事的职业,让我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坚持和追求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鲁竹强说。
鲁竹强带着记者走遍了车间的每个角落,将每一台曾由张华滨修理过的机器设备指给记者看。“李记者您看,这台剪板机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品呢,是我师傅让它焕发了生机,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它。别看它外表不起眼,但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2021年,由鲁竹强主导的“匠心传承”专业技能培训班在洗煤厂开班授课,培训内容以机械基础制图为主,涵盖了轴和轴承、轴和齿轮、轴承和瓦座等日常操作和实际工作运用中的钳工基础操作。鲁竹强还牵头编写了进口激振器类、离心机类、磁选机等十余种维修手册,研制出了激振器试验平台、离心机压装机、离心机试验平台等机械设备。以鲁竹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大国工匠”们,正迈着大步奋勇前行。
思考
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因而产生迷茫与困惑。有人会屈从于欲望,迷失自我,徘徊于各条道路的边缘,困惑一生;也有人修己以敬,一生一世一件事,在笃信、专注中成就自我,实现个人价值。我们管后一种人叫做“工匠”,他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在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中创造价值,长久造福于世。
《诗经》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经过岁月千年洗礼,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在张华滨身上,记者看到了这种可贵的“工匠精神”的传续;在洗煤厂的采访,让记者看到了,在张华滨的影响下,“工匠精神”正在激励鼓舞着更多新一代技术工人,书写出中国制造的辉煌篇章。
(山西工人报记者李震川)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