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顾祥林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建言献策(引题)
破解堵点难点让大科学装置发挥更大效能(主题)
文汇报记者 周辰
走进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顾祥林的办公室,装满专业书的书柜占据了一面墙,他指导的硕博研究生论文则占据了另一隅,这是他在同济大学三十余载学术生涯的见证。静谧的午后,一杯茶、一本书,顾祥林正修改一本讲授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专业课教材。
“因为这个”,顾祥林拿起手机示意。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深深影响并改变了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兴趣勇攀科研高峰。如何发挥科技、人才和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成为顾祥林教学和履职的重要方向。
从全国政协委员到全国人大代表,顾祥林始终聚焦国计民生,特别是为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鼓与呼,“要做专家型人大代表,提出高水平建议,才能更好地完成参政履职的光荣使命”。
要做专家型人大代表
顾祥林选择调研课题向来慎重,拟递交今年全国两会的建议数量也一再精简,“去年提了2到3个建议,今年只有一个”。
这个“独苗”建议,与大科学装置运维中遇到的问题有关。作为基础研究的平台,大科学装置一般都需要较大规模投入和较长时间的工程建设,进入运行阶段也必须保证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支撑和实现重大科研目标。顾祥林发现,大科学装置需要边建设边运维,然而目前在运维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经费投入。
顾祥林将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制作成问题矩阵,发给一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院校。“大家有各自的困惑,结合实际整理共性问题,进一步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案。”
顾祥林敏锐地感觉到,这和他接触了一辈子的造房修路不一样,部分前沿实验没有经验可借鉴。“开放性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遇到无法预计的问题”,因此更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领衔参与湿地保护调研
时值盛夏,浦东金海湿地公园、赤风港湿地公园、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北八滧互花米草治理区、东滩湿地公园等多处留下了顾祥林和其他代表的身影。
顾祥林去年领衔参与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专题调研。“调研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顾祥林身上有着科研工作者的谦虚与质朴,譬如他坦言在参与调研之前,对于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就知之甚少,他找到学校内两位从事生态环境研究的专家协助,恶补知识的同时,也多次深入湿地实地调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一年多来,上海湿地治理情况卓有成效。”顾祥林介绍,湿地公园的建设使上海湿地总面积增加了,崇明东滩栖息的鸟类种类越来越丰富,由此形成了宝贵的生态文明建设“上海经验”。
过去,由于地方立法的相对滞后、责任部门之间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监管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保护修复能力需要增强。调研组认为在有上位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建立地方性法规,比如上海将来要更加注重湿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此外,要用科技赋能湿地保护,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湿地保护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引入生态修复补偿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金融创新工具;推进湿地保护信息化建设,加强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从“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