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丨吴顺清:用神奇药水“复活”千年文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1 21:32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原标题:

吴顺清:用神奇药水“复活”千年文物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李炜 盛洁 李秋阳 张昊

2023年12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病人”,这些正在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木漆器,曾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后一度收缩变形,脆弱不堪,通过扫描人们发现这些干裂的结构组织强韧起来,木漆器“复活”了。

“复活”的关键,来源于一种神奇的药水。而这种药水正是吴顺清研制的,为了突破这项关键技术,吴顺清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吴顺清:这个修好了很漂亮,实际上就跟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要不断地呵护它,破破烂烂的,一修都是一级文物,都是国宝。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展,我国出土了数量、种类繁多的木漆器,深埋于地下千百年,木漆器文物已经充分适应了高含水量的环境,如果出土后贸然暴露在空气中,将带来严重破损,化学专业毕业的吴顺清,决心尝试寻找新材料,抢救珍贵文物。

吴顺清:当时很简陋,什么尖嘴龙头,真空泵这样的都没有,实验桌最后是用的棺材板。

当时吴顺清经常拉着板车,步行几十里路,把药剂搬运到实验室。在一百多平方米简陋的平房里,吴顺清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最多的时候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

为饱水木漆器脱水,一般需要大约三年才能看到效果,差之毫厘就要推翻重来,对吴顺清来说,木漆器脱水的过程是对心性极大的磨炼。

简陋的修复室里,看不到春花秋月,只有年复一年的寂静和锲而不舍的坚持。一件件竹木漆器带着千年的印记,浸润在小小的方盒中,等待着重生的一刻。

经过近十年的反复尝试,吴顺清终于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木漆器文物脱水保护方法。经过浸泡,药水渗透木漆器“体内”,置换内部水分,支撑起木胎结构,如同打了一针加固剂。

吴顺清:别人觉得越不可能做到的东西,我就是有一个好奇心,就是要把它你说做不到,我就要做。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的脚盆直径72.5厘米,号称“天下第一盆”。2007年这件木漆器漆皮开始脱落,应邀前往修复的吴顺清,使用他研发的新技术浸泡、干燥、修漆、补彩,前后花费3年时间,让“天下第一盆”光彩重现。

吴顺清苦心研发的干缩竹简润胀复形技术,令蜷缩千年的竹简最长12个小时,就可以“苏醒”。他精心培育的微生物菌群,让糟朽的楚墓丝织品华丽再现,改写了世人对楚绣的认知。

北京老山汉墓、江西海昏侯墓等出土的六千多件木漆器、五百多件丝织品,全国已出土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竹木简牍,都离不开吴顺清团队的保护技术。

如今,已经74岁的吴顺清依旧心怀对文物保护的痴迷,频繁奔波在考古现场,一年辗转上百个地方。

吴顺清:原来破破烂烂的,我们把它保护好,修复好了,就感到比较欣慰,那些小孩,他一来,他知道这些器物是什么名字,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漆画是怎么样的,他觉得了不起,我想巴不得他们都跟我一样,学文物保护。

因为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以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修复现有文物,还需要工作两三百年才能完成。因此,年过七旬的吴顺清老人总是充满了对年轻人的期许。

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可以让时光倒流的神奇机器,可是那些残旧的文物,曾经枯槁的时光能重现血肉,历史的碎片能重焕新颜,为什么?

因为它们可以被浸润、滋养在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中,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许许多多像吴顺清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让文物活了起来,他们守护着的是——中华文脉!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