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被你甩掉的肉肉,都去哪儿了

“肥胖刺客”脂肪,是如何在身体里“搞事情”的

来源:武汉晚报
2024-03-26 10:08

原标题:被你甩掉的肉肉,都去哪儿了(主题)

“肥胖刺客”脂肪,是如何在身体里“搞事情”的(副题)

俗话说,“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连喜剧人贾玲都瘦成高冷女神了,你还在变肥的路上狂飙吗?不过,那种“一年掉肉100斤的整容式减肥”靠谱吗?减肥成功后,那些与你纠缠不休的肉肉都去哪儿了?

当你减肥时脂肪会怎样

“瘦掉半扇自己”的贾玲让人惊艳,但是,那些被减掉的肉肉,最终都到哪儿去了呢?

有说法称,减肥过程中,脂肪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你减掉10公斤,那么,其中8.4公斤会经过肺部呼出体外,另外1.6公斤则转化成水。也就是说,身上的肉肉,会随着“呼呼”和“嘘嘘”溜掉,这种说法科学吗?

“减肥后,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走,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脂肪代谢后,还会产生大量能量供人体使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教育部主任赵润栓解释说,好比汽油燃烧后,也排出了二氧化碳和水,但更主要的是,它提供了能让汽车动起来的能量。

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洪忠新也表示,人体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是由糖(碳水)、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量物质”氧化分解供给的。

糖和脂肪彻底氧化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则形成氨基酸,这些代谢物质会随着呼吸、汗液、尿液等排出去。

所以,为了减肥,我们得想办法增加呼吸量。“说到底,还是得靠运动。”洪忠新强调,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之所以可以减肥,重要的是跑步过程中,一直都在通过呼吸氧化脂肪。“有点喘”,是脂肪开始燃烧的象征,心跳达到每分钟110次以上。

脂肪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进一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高能量,被人体利用,或者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备用。

脂肪会不会变成肌肉

研究发现,开始运动时,血糖最先消耗,运动10分钟后,脂肪组织中的血流量开始增加,表明脂肪开始燃烧,当运动达到30分钟时,脂肪组织中的血流量最高,并可持续“燃烧”6小时。

所以,如果你真想减肥,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那些提高你呼吸速率的活动,比如跑步或骑自行车。

脂肪会通过锻炼变成肌肉吗?赵润栓解释:脂肪是不可能变成肌肉的,因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组织,就好比水不可能变成油一样。

运动的目的,是让脂肪细胞变小,肌肉纤维变大变壮,从而变瘦变美,但任何一项运动,都不可能使脂肪转化为肌肉。

如何对付“最危险”的脂肪

说到肥胖,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肥肉,比如肚子上的“游泳圈”,专业说法是“皮下脂肪”。

其实,单凭外表判断胖瘦并不靠谱。因为还有一种脂肪——内脏脂肪是看不出来的。

一定量的内脏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对内脏起着稳定和保护作用。但是,过量的内脏脂肪,则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怎样才算内脏脂肪型肥胖?专家指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

有些人外表虽瘦,但由于不锻炼,内脏脂肪含量高,同样是疾病高发人群。

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而运动,则是先减内脏脂肪,再减皮下脂肪。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经过2到6个月的耐力训练后,参训者体重虽变化不大,平均只有1%左右,但内脏脂肪变化明显。即使是那些体重完全没下降的参训者,内脏脂肪也下降了6%。通过锻炼,体重每下降5%,内脏脂肪就会减少21.3%。而通过节食令体重下降5%的话,只能让内脏脂肪减少13.4%。

如果想更快地减少内脏脂肪,运动之外,可配合16:8间歇性断食或低碳饮食+16:8间歇性断食。什么是16:8断食?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天24小时里,包括睡觉在内连续16小时不进食,余下连续8小时吃2餐或3餐,可以是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进食;也可以是上午11点至下午7点进食,取决于每个人的作息时间。

快速“整容式减肥”靠谱吗

我们知道,减重主要减的是“脂肪的重量”。那么减多少为宜?循证医学告诉我们,每下降基础体重的5%,代谢就有明显改善;若是在一年内,比原有体重减少5%至15%,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根据我国肥胖管理的指南和共识,减重以每周0.5至1公斤为宜,即一月减重2至4公斤。如果像贾玲那样,在一年内减重50公斤,即平均每月减重4公斤,暂时可以认为是安全且有效的。

“关键是,必须在专业的营养师和健身教练团队综合保障下进行。”国家注册营养师陈秋霞表示,普通人一年减重范围在60斤到80斤比较合理,短期内极速减重不适合大部分普通人。

《英国营养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减轻同样的分量,“慢减”组在9-36周达标,“快减”组在5周至12周达标,但“慢减”组在减少脂肪量、降低体脂率、保存静息代谢率方面,均优于“快减”组。

“快减”一般被定义为每周减重超过1公斤,盲目寻求快速减重,减的往往不是脂肪而是水分,甚至牺牲掉我们的肌肉量。此外,短期大幅减重,还会导致胆结石、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乏力、眩晕等诸多不良反应。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杨任华主任表示:减重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在人体所需能量中,蛋白质占15%至20%、脂肪占25%至30%,剩下的能量全部由碳水供给,占50%以上,所以,碳水是人体必需品,不要视作洪水猛兽。

如果一味不吃碳水、过度节食,脂肪细胞并不是消失,只是体积变小了。一旦停止节食,这些“饿急了”的脂肪细胞,便会迅速再次撑大。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脂肪细胞甚至可以扩大为原来的50倍!只有保持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才能维持缩小的脂肪体积。

所以,减重一定要控制速度,一般情况下,一个月不要超过10斤。

逃不出复胖的怪圈

可能是“瘦素”作怪

很多人减肥初期,采用能量限制节食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可是时间一长,体重又悄然回升。耶鲁大学科学家将这种复胖现象称为“溜溜球效应”。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苛刻的能量限制法,减肥成功后,身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下降。一旦恢复到正常饮食,体重就会迅速反弹。

还有减肥者发现,自己总是陷入“长久饥饿—极度渴望—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研究显示,这可能源于他们体内的瘦素暴跌。

科学家通过对一些节食减肥者的跟踪研究发现,当这些人成功减去较多体重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多数人的体重都会反弹,而造成体重反弹的原因,是其体内调节食欲的激素——瘦素含量发生了变化。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它通过作用“下丘脑”来控制食欲。当体内脂肪含量减少时,瘦素也会随之减少,我们则会食欲大增。

肥胖者体内脂肪较多,瘦素水平也较高,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因此变瘦呢?这是因为,随着体内脂肪增多,瘦素也会增多,在大量瘦素长期刺激下,“下丘脑”会变得不再敏感,出现“瘦素抵抗”。

此时,虽然脂肪细胞仍继续分泌瘦素,下丘脑却接收不到信号,反而认为体内缺乏瘦素,所以给身体下达“多吃食物”的指令。

在这种机制作用下,人体在失去大量脂肪(比如过度节食)时,就很容易重新积累脂肪。因此,改善瘦素信号通路,是治疗肥胖的潜在靶点。

据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