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作15年,时敬龙取得国家专利72项,为解放品牌勇立潮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最美职工|以技为基创新攻关 擦亮民族汽车品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04 07:20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最美职工】

原标题:工作15年,时敬龙取得国家专利72项,为解放品牌勇立潮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引题)

以技为基创新攻关 擦亮民族汽车品牌(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仅5张纸的厚度,材质脆若铅笔芯——记者走进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试制车间时,数控机床技能师时敬龙正用自己研发的刀具在一块既薄又脆的板材上“绣花”。

“这是我们试制的第三代燃料电池双极板,长度增加三分之一,厚度再降0.1毫米。瞄准‘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目标,精益求精是我们每时每刻的追求。”36岁的时敬龙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

工作15年,时敬龙取得国家专利72项,斩获科技创新成果奖29项,发表论文4篇,出版国际著作4部,为解放品牌勇立潮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五一”前夕,时敬龙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够努力的“拼命三郎”

时敬龙办公桌对面,一台大型加工设备锃光瓦亮。“刚从西班牙进口的,还处于验收阶段,操作系统和操作界面跟以前的不一样,但我已经自学得差不多了。”时敬龙笑着说。

3月初得知该设备即将入港,时敬龙就购买了网课,每晚学几个小时,他说:“虽然验收完成后设备厂家也会培训,但提前学习才能让设备尽快转起来。”

实际上,车间内10余台高精尖设备,他都是这样“拿下”的,自己“吃透了”再教给徒弟们。

“绝对够勤奋够努力”,在同事们眼中,时敬龙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从小痴迷汽车,高中毕业时,时敬龙以超过本科线30分的成绩,选择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图曾是他的短板,他每天学到后半夜,直到这门课程稳拿第一。

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进入一汽解放后,时敬龙更拼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就是解放造,努力擦亮民族汽车品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坚定逐梦的人,总会脱颖而出。2015年,表现优异的时敬龙代表一汽参加长春市技能大赛,他白天攻坚搞研发,晚上疯狂备赛。比赛当天,他一骑绝尘,以绝对优势勇夺桂冠。

为提升加工速度,时敬龙把机床操作键盘打印下来,贴在单位和家中各处,练习双手盲打,同时一遍遍摸索改进加工工艺及切削参数,先后在10余场技能大赛中为解放摘金夺银。

加班加点干工作,更是时敬龙的常态。解放“国六”发动机项目攻关时,产品特定区域加工难度很大,他连续7天吃住在机床旁,历经几百次试验,成功构建出相应微加工技术体系。仅近两年,他便完成了近3000件零部件的高精密加工任务。

爱啃“硬骨头”的“创新大王”

为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核心精密零部件试制样件,保障新产品开发,是时敬龙的主要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如果试制样件的数控加工精度不够,就会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并最终影响源头设计,每0.01毫米的精度进步,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支撑。”

试制的零件形状各异,所用材料特性不一,装夹方式、刀具选用、切削参数等均要量身定制、一一摸索。2023年,一汽解放投放“国六”新产品近140个,每款新产品成功上市的背后,都有时敬龙带队攻关的身影。

随着一汽解放将氢燃料电池列为研发创新的重要技术路线,其核心零部件“石墨双极板”的精密试制加工,成为摆在时敬龙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我们需将2毫米厚的石墨双极板毛坯精确地加工到0.5毫米,再使用0.3毫米直径的刀具在上面雕刻出细小沟槽,沟槽的加工精度要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稍有不慎就会崩边或断裂……”

面对挑战,时敬龙带队从工艺方案、加工路线、工艺参数等入手,解决108项技术问题后,最终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双极板高精密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是迎难而上,并且成果不断”,时敬龙还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爱啃“硬骨头”的“创新大王”。

“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遇到啥困难,绝不放弃!”时敬龙说自己是“一根筋”,也正是凭借这股韧劲,近几年他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42项公司级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攻克技术难题150余项,节约和创造价值超过2160万元。

赋能企业发展的“主人翁”

“对车企而言,谁能以优质新产品快速满足客户新期待,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一筹。”怀抱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时敬龙对自己的工作要求远不只指标合格,还要更高质量、更短周期、更低成本。

“以我们正在攻关的燃料电池钢带为例,其长度近1米,却仅2毫米厚。而且加工平面度要求在0.05毫米以内,我们现在已能控制在0.03毫米左右,完全符合试制要求,但我心中的理想目标是将其控制在0.02毫米以内,为下一步产品升级做技术储备。”时敬龙说。

本着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时敬龙带领团队精益求精,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自主核心产品精密制造中的成功应用,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18年,在公司支持下,时敬龙建立了自己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如今,这个成果累累的工作室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该工作室为主站,爱企如家的时敬龙陆续孵化出5个公司级子工作室,在率队奋勇攻关的同时,累计培训5400余人次。

“一个人技术再好,也只能为企业贡献几十年,但带出一批好徒弟、几支好队伍,就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时敬龙话语赤诚,“我愿竭尽所能培养一支本领高强、善于创新的技能人才梯队,为提升民族汽车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