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下)

来源:中工网
2024-05-11 08: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爱工人阶级,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怎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集中阐述了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大政方针,深化了我们党对工运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最新丰富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作出了“关心爱护广大劳动群众”的重要指示。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与殷切期望转化为实干担当、拼搏奋进的强大动力,立足首都实际,扛起历史使命,不断开创北京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念、永葆忠诚,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的重要讲话精神,胸怀大局、勇挑重担,团结引导广大职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体现在亿万劳动者身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七有”“五性”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今后五年,北京工会要按照“思想引领传承、平台体系支撑、品牌数字赋能”的实践路径,构建“1234”工作格局,即紧扣凝心铸魂这条主线,打造建功立业、示范引领两大平台,健全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需求、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三个体系,夯实基层工会建设、智慧工会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四项基础,全力推动北京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报根据大会报告就北京工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梳理——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落实市委关于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建设的意见,巩固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权威读本和最新教材,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全国总工会工作要求,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服务保障首都大事要事,助力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落实好中轴线申遗、支援合作等重大任务,扛起工会组织使命担当。

大力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

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舆论导向和目标导向,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和工运史学习教育,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深度挖掘北京工运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精心打造“五个一”系列宣传品牌,依托劳模工匠宣讲团等载体,深入基层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云端”,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积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好主题宣传、形势教育、政策宣讲、典型示范,实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深化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宫、职工协会、职工书屋等阵地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职工文体活动,做优做强职工文化艺术节、“五月的鲜花”等“工”字系列品牌,持续唱响“北京劳动者之歌”。将宣传思想工作与工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全媒体资源,创新宣传形式,打造有“网感”、有分量、接地气的精品力作,营造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声势。发挥工会民间外交优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扩大对外交流交往合作,讲好首都故事、职工故事、工会故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凝聚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能量。

紧紧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职工群众服务中心大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打造产改赋能建功立业平台

强化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协同联动,推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强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增强产改工作合力。围绕首都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深入推进引领性、示范性、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高水平开展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竞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拓展延伸。依托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首都工匠学院体系,稳步推进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联盟)建设,加大职工职业发展、创新项目等助推力度,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依托产业行业组织,搭建创新工作室联盟,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等,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建设首都职工创新成果及品牌展示交流阵地,开展跨领域技术交流活动,推动企业与工匠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对接,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支持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企业发展,涵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劳模工匠示范引领平台

加强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加强劳模选树工作,坚持评选标准、严格推荐程序,真正把具有坚定政治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和优秀集体评选出来。深化工匠培育工程,完善劳模工匠作用发挥、关心关爱工作机制,适当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多层次推动落实劳模工匠待遇,提高劳模工匠地位,加强疗休养、健康体检等日常服务管理,创新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职工匠师阶梯行动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劳模工匠“传帮带”成效,引领更多职工争当新时代劳动模范、能工巧匠。

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提高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向前一步”的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职代会制度,推动百人以上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应建尽建,推动区域、行业职代会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覆盖。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深化区域、行业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提高一线职工、技术工人薪酬待遇水平。扎实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三年行动,健全与头部平台企业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就规范用工、劳动报酬等开展协商,拓宽维权服务范围。推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化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强化区级和重点街道(乡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用好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职工权益维护法律保障。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落实“一函两书”行动计划,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强化工会法律服务,完善工会法律援助制度,深化“送法进基层”系列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助力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

健全“就在身边”的服务职工需求工作体系

深入开展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每年推出服务职工实事清单,做优做强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疗休养、金秋助学、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托育托管、母婴关爱、交友联谊等精品服务项目。持续丰富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建设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联动平台,依托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深化工会公益服务。强化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坚持“两性两化”方向,统筹推进职工服务中心、文化宫、工会干部学院等优化升级,依托“新工体”建设首都职工运动健康管理平台,提升服务职工水平。加强和规范工会驿站建设,以“新双15工程”为牵引,持续提升工会驿站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开展智慧暖“新”行动,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工会驿站服务向八小时以外延伸,打造一批“全天候”“智能化”“小快灵”的服务站点,更好解决职工的“关键小事”,让职工群众真切、直观感受到工会服务“就在身边”。

健全“稳妥高效”的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体系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统一领导、各方协同、重点突出、渠道畅通的工作网络。实施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12351+”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12351服务职工热线“接诉即办”工作运行机制,健全职工诉求的接、派、办、评全链条体系。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强化会商研判、联动处置。深化工会社会组织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持续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深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发挥“双沟通”平台作用,开展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三年行动、“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开展“一产业一品牌”效能提升行动,完善“产业——行业——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有“创新性、示范性、辨识度、影响力”的工会工作品牌,推动产业工会发挥更大作用。立足基层一线,建设以工会干部为主导,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为主体,集体协商指导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等专兼职力量为补充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切实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持续加强智慧工会建设

深入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打造“1+3+1”的智慧工会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化应用。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工会系统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开放应用,建设北京市智慧工会驾驶舱,为领导决策和各级工会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提供支撑。建设宣传引领、服务职工和协同办公三大数字化平台,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即时高效服务,实现工会业务“一网运行”“一网通办”“一键直达”。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兼、挂职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会干部。加强工会干部培养锻炼,制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分层分类分领域分专题开展体系化、全覆盖的教育培训。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着力提高工会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增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强工会代表委员履职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工会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深化“带着职工心声上两会”等特色品牌建设,促进代表委员常态化履职。

持续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持廉洁办会,健全完善工会财务、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推进工会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建设和全覆盖审查审计,确保工会经费安全有效使用、工会资产保值增值,把工会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处、花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