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8年上海工匠|李勇:四十载焊接生涯,一“焊”成“器”

来源:文汇报
2024-05-14 10:41

原标题:李勇带领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助力研制海洋钻井、超大型集装箱船、国产大型豪华邮轮等“国之重器”(引题)

四十载焊接生涯,一“焊”成“器”(主题)

文汇报记者 占悦

焊接,热辣滚烫。猫腰进入不到一米高的“洞”里,趴上垫着隔热棉的钢板,举着焊接枪、防护罩仰头焊钢板——这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搭载部埋弧焊接三班班长李勇印象中最苦的一次作业。为了维持钢板性能,必须一直加热,隔热棉下足足有200℃;而头顶焊好的钢板,形成了3000℃的熔池,哪怕戴着两层防护手套,飞溅的铁水也会在手上“凿”出大水泡。

越是困难,越是得上。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李勇带领团队完成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超大型集装箱船、国产大型豪华邮轮建造等国家重要船舶建设工程,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焊接能手。

40年的焊接生涯,李勇熬出了一头白发,也攻克各类技术难关,带出了1000名以上的焊工好手。“一把焊枪,也能改变人生。”

不喜欢却不服输

别人择业是看兴趣,李勇选焊接却是无奈。

初中刚毕业,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家中还有弟弟,李勇不得已辍学打工,扛起养家重担。当时,江峡船舶柴油机厂提前招他进厂,他懵懵懂懂选了电焊,边做工边参加技校学习。“我特别不愿意,那时候成绩好,明明可以上高中、考大学。”

他选择“躺平”,不愿意学技术。一年后,李勇在所有学徒里电焊技术排倒数,这可给自尊心强的他气坏了。于是,他将眼光落于细处,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抠,对关键、薄弱环节下足苦功夫,跟着师傅钻研,在封闭的机舱或罐体内挥汗如雨,厚毛衣都被烫坏了好几件。终于,他技艺精进,成为排头兵。21岁时,他在厂里焊接比赛获得第一名,之后又在武汉船舶公司焊接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当看到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招聘信息时,他拨通电话毛遂自荐,35岁离乡到上海重新开始。

李勇(左二)与同事一同组装焊接机器人。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如今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些逆袭故事,李勇觉得有天赋的加持,但更多是挑灯夜战的努力。他通过自学,背了5800多道题考出技师证明,后又考取国内首批国际焊接技师证书;刚到上海时,他每晚恶补船舶焊接知识到凌晨两三点钟,仅用一个多星期就考出了中国、美国、法国船级社证书。装配、电焊、火工是焊接3个领域,电焊出身的李勇拼出了个“全科能手”。

外高桥船厂的第一艘船临近出坞时,一条10厘米长的横焊缝始终不过关。所有焊工被叫到船上,一个接着一个尝试。轮到李勇时,他仔仔细细观察了焊板,发现这块进口的钢板与以往练习的材质不太一样,再加上户外作业天气因素,需要按照比以往更高的焊接标准来作业。心里有数,上手也就有了思路,加上本就炉火纯青的技术,李勇一次合格,一“焊”成名。

不可能到不满足

李勇的右手小拇指不太“直”,其余指头歪歪扭扭——这都是长时间焊接留下的伤疤。

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造过程中,其外板采用了大量的薄型钢板,最薄处仅5毫米,邮轮外板焊接容易出现大量变形。

难题交给了李勇,他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他先尝试了自动焊小车焊接,但发现无法进行局部操作;后又尝试了电磁矫平,可钢板边边角角的变形又无法兼顾。“要不要用火工?”脑海里的想法却在查阅文献时遭受“打击”,已有资料里均未有过探索。

“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李勇组织团队分析了近万条数据后,最终试验出了最佳焊接参数、电磁矫平与火焰加热相结合的工艺。“焊接如同中医,分门别类治疗才有效。”他还接连攻克间距8毫米、10毫米、12毫米的钢板焊接方法,即用自动焊和手工焊相互结合,并采用分段式焊接,各司其职进行组合。因此,邮轮薄板分段焊接变形难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首制大型邮轮船体结构全船贯通。

“人总有一天会干不动,未来焊接该怎么走?”不光是把技术做到极致,李勇现在的心思放在了这项技艺的未来。最近,他研究起了便携式焊接机器人。“设备自动焊接,焊材用的是药性焊丝,还没有保护罩,这样每焊一层就得除掉一层药渣,焊完‘皮’都没了。”李勇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事,工作之余就来测试机器人。调整电路电压,改变机器人焊接速度,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分析,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比”。后来他还灵光乍现设计了挡风设施,缩短了导电嘴,让焊接机器人运转更稳定。这样一来,机器人横对接外场焊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大幅提升外板横对接焊接效率,该项目成果也同时申报了3项国家专利。

“李师傅完全没保留,把他的绝招都教给我们,我们也被他身上的工匠精神、拼搏奋斗所折服。”埋弧焊接三班00后电焊工谌志泽这样说。

还有几年,李勇就要退休了。他忙着跟徒弟切磋技艺,忙着研究人工智能等全新知识,还报考了上海开放大学机械设计自动化本科。“活到老,学到老。”曾经并不太喜欢焊接的李勇,凭借着不满足、不服输,与焊接结了一辈子的缘分。

人物小传

李勇,特级技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相继攻克“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工程、超大型箱船抗扭箱厚板焊接等多项技术难点,为批量建造大型船舶储备了宝贵经验。曾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等。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