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节选1)
作者:黄西蒙
朗读:刘硕 田方方 魏永恒 高萌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同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托举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向天空发射,奔向火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顺利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这是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关键一步,官方对这次探测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要完成这一目标难度很大,要面对很多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
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传来好消息。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消息:“‘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人民日报》记录下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截至目前,环绕器在轨运行473天,地火距离3.84亿千米,光行时21分20秒;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174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253米,两器状态良好,各系统工况正常。”
很多人都对“天问”这个名字很感兴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由此可见,“天问”的命名连通古今,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天问”这一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很有趣,它从诞生之初,便展现了世人对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既是我们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也是探索无穷远方的不懈努力。
(中国铁建职工e家)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