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广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各行各业劳模尖兵为经济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来源:南方日报
2024-05-20 14:46

原标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

各行各业劳模尖兵为经济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副题)

南方日报记者 曾良科 袁佩如 昌道励 李赫 刘倩

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一头白发的“80后”、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副总工程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壮年白头”的背后,是张伟17年来在金属冶炼领域的坚守。“我几乎每天都在做实验,连做梦都在实验室里。”辗转于生产车间和实验室,与仪器装备打交道,跟提炼纯度锱铢必较,张伟不断突破,加快形成金属提炼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一头白发成为他拼搏岁月的“勋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过去一年,广东在各行各业涌现了不少劳模尖兵。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他们在前沿行业钻研技术,在磨难中坚忍不拔,在产学研合作中传承创新,共同绘就了一幅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的美好画卷。

“最大的成就是开拓技术,让它真正落地”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钢轨焊接工作量增加,人工打磨存在焊接精度不高、重复操作等问题。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务大修段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袁泰北,把目光瞄上了机器人,钻研高速铁路机器人修磨技术项目。

如何确定两根钢轨的焊缝位置,以确定打磨位置和精度?面对这一难题,袁泰北使用三维视觉系统检测焊缝位置,测量轨底、轨底角边缘、轨踏面等相对位置,通过法平面方程和切平面方程,确定钢轨的纵剖面、横截面的空间位置,找到焊缝的具体位置和打磨余量。

袁泰北回忆,在高速铁路机器人修磨技术上线调试时,他不断修正、调整各种参数,“连续4个月泡在现场,没有12点前睡过觉”。

这份努力最终带来了好消息。2016年,高铁钢轨机器人修磨技术正式在红海焊轨车间投入使用,将钢轨焊接内控标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少人只是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能够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其有幸!”袁泰北感慨。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探索技术应用的新场景,使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了新时代劳模的工作日常。

在攻克无人机“无人化”应用难题的这条路上,赵晓丹从未止步。作为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部负责人,赵晓丹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为“双轮”,带领团队推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低空领域“高飞”。

以无人机机巢研发为例。当时,如何让机械手臂精准抓取电池并安装到无人机上、保障无人机精准降落到机巢里,令团队十分头疼。但赵晓丹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试错、打磨,慢慢优化技术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中科云图第一台无人机智能机巢正式投产。“这款机巢解决了传统无人机巡检续航时间短、覆盖范围小、智能化程度低等瓶颈,无人机不再受飞手空间距离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一键起飞’,做到真正的‘无人化’作业。”赵晓丹兴奋地介绍,目前已覆盖全国800多个变电站、换流站,以及更多地理环境复杂、人迹罕至之处。

低空经济作为发展新赛道、增长新引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我最大的成就,就是不断开拓新技术,并让其真正落地、推广应用,实现更多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赵晓丹此次也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从珠江口开始,一张繁忙的高速路网在大湾区徐徐铺开。深中通道是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建设规模大、难度高,其中又数桥梁工程最难。

再难也要迎难而上。为解决海中大型锚碇建设难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带领团队制定“品质工程、智慧工地、智能建造、智慧梁场”系列标准,实施全过程BIM技术应用;带领参建方创新打造超高桥塔空中建造垂直工厂;引领建设国内一流的智慧梁厂,实现混凝土箱梁的智能化生产,提升了建造品质、效率和安全……

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有力保障了深中通道桥梁工程的有序推进。“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今年,范传斌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我将继续超越自己,建造高质量发展通道,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

面对前方未知、险峻的“海域”,劳模们扬起坚韧的“船帆”,在乘风破浪中求变求新。

几年前,已在钢桥面铺装领域大有成就的徐永钢,被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安排“跨界”到民航领域,负责机场专业工程的施工与技术管理。

初进民航,跨界带来的行业陌生感曾深深困扰着徐永钢,厦门新机场场道工程是这位民航新人面临的首个挑战。厦门新机场是国内在建的唯一填海造地的大型国际机场,如何保证填筑的密实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当时在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徐永钢一连数日吃住在施工现场,通过借鉴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成岛工艺,结合机场场道工程的施工及需求特点,成功实现了海砂在机场场道基础工程的应用,为后续同类机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

进入民航的几年里,徐永钢获得了国家专利10余项以及保利国际先进个人称号。“如何提升交通基础建设新技术、新材料研发能力、如何培养新质生产力,是摆在每一位建设者面前的新课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徐永钢表示,新时代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将继续磨炼自己这块“钢”。

“师徒携手,创新之路一起走”

表彰大会现场,与张伟同样捧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还有他的徒弟——丹霞冶炼厂综合回收车间萃取精炼工序大班长廖文讯,“劳模”师徒成为会场上的一大佳话。

2016年,廖文讯加入张伟参与的镓锗综合回收项目,成为团队成员。“我刚到厂里时,幸运地遇到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技术,更学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张伟说,想把“师带徒”的传统延续下去,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近年来,依托于“张伟创新工作室”平台,张伟先后组织开展“职工大讲堂”“高师带徒”等创新职工培训活动,为企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围绕锌冶炼过程中伴生资源镓、锗、铜、铟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张伟带领工作室成员揭榜问诊、解题攻关60余项,创效超过1.6亿元。

这些年,廖文讯也陆续为工厂培养一线班组长20余名,带领班组团队先后为工厂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项,实施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优化20余项。“师徒携手,创新之路一起走!”张伟、廖文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为加大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新力量。

走进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从芯片设计、测量、测试到应用场景的科研仪器一应俱全。

“我们做这个实验室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广州市EDA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微电子学域主任、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须江介绍,以集成电路学科为例,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壁垒,成立微电子学域,集中建立集成电路方面研究和人才培育的完整体系,“全新的交叉学科评价机制给了教师很强的归属感,有助于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

集成电路是和产业高度结合的领域,老师要为学生带去最前沿的知识,让他们发现新知识,实现新突破。“我们要求本科生毕业时就能做出一块芯片,学校的先进实验设施对各年级的同学都开放,而且学校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有企业导师。”须江介绍。

从香港到广州南沙,须江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集成电路需要深入的产、学、研紧密配合和‘天量’的资源投入。粤港澳各地的优势可以互补,资源可以共享,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南粤大地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仅是制造者,更是创造者。他们不断强化外在技术与内在品质的“双翼”,让新时代的劳模精神闪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道路上。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