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陈建军:24年扎根港口的“老中医”

来源:中工网
2024-05-28 12:10

奋斗心语:坚持长期学习,不要想着去过安逸的生活。

抢修警报打破了码头的宁静。一号桥吊后挂舱设备陷入停滞状态,维修团队排查了两个小时,依然找不到故障源头,只能紧急呼叫班长陈建军。凭借自己24年的高空维修经验,陈建军只用了15分钟,就成功锁定了故障点。

“他对设备的了解,就像医生对患者那样。整个设备系统在他脑海里会呈现出清晰的3D图景,‘望闻问切’一番,故障的疑点就被定位到了。”让同事佩服的不单单是陈建军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还有其肯钻研的精神。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设备、传统还是自动化港机,陈建军都研究得非常透彻,这也是他练就精准的“三维解码”技能的关键。如今,在陈建军带领下,他所在的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港口机械设备应急抢修时间基本控制在1小时以内,港区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陈建军正在给液压设备做保养。

入行之初,陈建军被安排为龙门吊加注润滑油,是一名润滑工。为了能学到基本技能,他边看边做、边做边看,在设备上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在一天的工作量做完后,我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拿起书本学习,空余时候还会到现场去请教老师傅。”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陈建军,在每一次维修工作完成后都会进行复盘总结。20多年下来,他已经密密麻麻记下了十几本总结本。

一直以来,陈建军都被称为“解决问题的人”。但他不满足于仅维修设备,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通过创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YLZ型夹轮器油缸省力拆装平台,是陈建军的得意之作。这个帮助工人拆卸设备的工具,源自工友们的抱怨——很多精密设备拆卸起来特别费劲,有时候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帮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多年的经验,让陈建军很快有了想法:“人力不行,就用机械的力量。”沿着这个思路,陈建军请教专家、设计模型,运用减速箱原理,再用上扭力倍增器等设备……整整15个月的不断迭代,陈建军终于完成了这个能将人力放大25倍的“省力拆装平台”。

类似的实用新型专利,陈建军还研究出了不少。轨道吊大车电缆路径清扫便捷小车、杠杆式减速箱骨架油封静压安装装置、升降机钢丝绳防风装置……这些年,他已累计主导了121项创新项目,23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个软件著作版权,直接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这些专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来解决工友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前不久,陈建军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他认为,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在“传帮带”方面,陈建军一直不遗余力为港口大型装卸机械设备维修输送“新鲜血液”。他将自己总结提炼的港口大型装卸机械“八字点检法”“设备零部件研磨修复法”毫不吝啬地传授给班组成员;他着手编制培训教材,牵头改进培训方式,开设“匠心讲堂”、建立“匠心工坊”,提升班组技能水平;他将多年维修生涯中“经验手札”整理成稿与组员分享,自班组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零”事故。据了解,陈建军所带的数十名徒弟都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其中2名徒弟还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我将继续深耕维修领域,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把劳模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产化’设备走得更深更远。”陈建军说。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沈佳慧)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