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社评丨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30 07:16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各地工会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形式、拓展工会宣教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的缩影。

每周三、周五,沈阳市职工剧社进行8场~10场沉浸式展演,让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与大学签约建立馆校联盟,将学校思政课搬到劳模馆,现已扩展到34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带上劳模事迹展板、反映劳模馆全貌的PPT以及讲解员,开展“流动劳模馆”下基层活动……据5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2023年以来,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围绕“如何让劳模馆更好发挥作用”课题,通过沉浸式展演、建立馆校联盟、走进基层等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火”起来。

多年前,为纪念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售货员、全国劳模张秉贵,北京市百货大楼建起张秉贵纪念馆;为纪念有“当代愚公”之称、将太钢渣山变成公园的全国劳模李双良,当地建起了李双良纪念馆,“双良精神”被确定为太钢的企业精神……一直以来,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介与弘扬,嵌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融入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是工会工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新时代不断涌现出来的这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则是对这种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劳模纪念馆,近年来在多地建设、开馆。在展出文字照片和珍贵实物、播放视频资料、讲解员“我讲你听”等传统展览模式外,沈阳劳模纪念馆推出实景演出、评书表演、流动劳模馆等多种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劳模形象“活”起来——实景演出中台上演员那沾满油泥的双手、慷慨激昂的对白,将观众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送“劳模馆”到企业车间时,大国工匠也被邀至现场,在讲解奋斗经历的同时,与职工切磋技艺;将劳模馆展板和宣讲课件留在学校,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扮演马恒昌、田桂英、“焊接大王”阎德义等劳模进行展演……

设身处地琢磨职工的需求,了解职工想看什么,寻找共鸣点,创新宣介形式,拉近劳模工匠与职工群众的距离——这或许正是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秘笈。

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各地工会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形式、拓展工会宣教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的缩影。

这份努力是在主动拥抱新技术、运用新载体。在广州市新时代劳模工匠馆,观众可通过人脸融合技术,将自己融入不同行业的劳动场景中并生成专属的“劳动最光荣”海报,吸引了不少观众。还有一些地方打造原创微短剧、MV、纪录片、劳动技能类电视节目等,将劳模工匠事迹以生动影像形式记录、传播。“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最美职工”等工会品牌宣教活动登上广播、电视、互联网,让鲜活生动的故事被广泛传播。

这份努力是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光与热。在一些地方,劳模工匠已不仅限于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甚至变身“城市旅游推荐人”,在景区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客疏导等志愿服务。一些地方还打造劳模工匠主题地铁车站,曾经的广告位置变成了弘扬劳模工匠事迹的宣传灯箱。

近年来,各地工会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今年以来,全总定期分领域发布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从思想政治引领到劳动和技能竞赛,从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智慧工会建设等,每个案例背后都有工会人孜孜求索的身影,有“娘家人”关爱服务职工群众无止境的责任与担当。某种意义上说,相关案例可谓一份生动的工会工作手册、地图,通过精准解剖案例精髓,按图索骥获得灵感,工会相关工作将更加有的放矢、落地有声。

希望一个个“出圈”的经典案例能激起更大的涟漪,在向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致敬的同时,点燃更多平凡人心中的火苗,激发起广大职工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