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高进喜:为大国工业铸梁“差一点也不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5-30 09:49

原标题:

高进喜:为大国工业铸梁“差一点也不行”

17170269155601813_1080x1920

高进喜,六盘山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装备制造实验室)智能铸造及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他忠诚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匠心坚守科研生产一线三十载,在铸造领域不懈探索开拓前行,带领团队成功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自主研发多款新材料,先后参与直行程调节阀、球阀、蝶阀、衬塑阀等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主持研发了抗硫化氢材质LCC、耐高压差和苛刻工况定制铸件以及抗腐蚀、耐冲刷的A890-3A、A890-4A等10余项新材质成果,自主设计落地了宁夏地区首条智能铸造生产线,牵头完成砂铸车间电弧炉除尘、树脂砂智能生产线、砂型铸造智能造型线、清理车间智能除尘等项目技术改造,为地区铸造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主持完成省部(区)级以上重点科技研发项目10余项,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省部(区)级科技进步奖3项。

1996年,高进喜从沈阳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宁夏当了一名普通的铸造工人,成为一名“翻砂匠”。

那时候“翻砂匠”是工厂有名的苦、脏、累岗位,挣钱不多,出力不少,一天工作下来,满脸的黑灰,而他却乐此不疲,每天扎在车间里,一晃过去了近30年。

作为一名成长在生产车间一线优秀的铸造科技工作者,高进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铸造行业的重重挑战,他从不退缩,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并坚持对每一个铸件的精心打磨和严格把控,“较真”地与任何瑕疵的对抗。

高进喜的日程总是“长”在车间里,与大家一起探讨技术细节,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达到最高标准。他的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也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高进喜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控,更体现在他对技术创新和卓越成果的不懈追求。在面对国内铸造行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时,高进喜没有满足于传统生产模式,而是积极探索绿色铸造技术。他主导的智能铸造生产线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工艺,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了铸造生产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铸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高进喜和团队在铸造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成果令人瞩目。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而是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力求突破传统铸造技术的局限。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多种新材料,如抗硫化氢材质LCC以及抗腐蚀、耐冲刷的A890-3A、A890-4A等,这些新材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铸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填补了行业在同类材质方面的空白。此外,他和团队还积极推动智能铸造技术的发展,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铸造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工作环境,展现了他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

在2017年全国铸造行业面临低谷,多数私营铸造企业局限于内部订单循环的困局之时,高进喜和团队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决心,提出了颠覆性的发展策略。在他的带领下,不仅重塑了营销战略,更是在技术创新层面大胆尝试,成功构建了智能化生产线,显著提升了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成功打入美国、德国、瑞典等世界制造业强国市场。

在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高进喜同志亲自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项目难关,完成了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研发项目,涵盖了智能化绿色精密铸造工艺的深度研究,高参数智能新型对流降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及泵阀类优质承压铸件技术的提升,甚至是针对2500米海洋深水阀及执行器的前沿技术研发。在高进喜引领和努力下,该公司铸造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砂铸铸件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总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500个,为铸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和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从最初的铸造车间见习工到如今智能铸造研究中心的骨干,高进喜见证着铸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技术进步的一名行业参与者,我相信,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对‘中国制造’品牌的一次提升,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向世界证明中国铸造力量的重要机会,而我也一直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奋斗。”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