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全球气温短期内有望降低,但气候变暖趋势与气候挑战依旧——

厄尔尼诺消退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6-07 04:26

原标题:全球气温短期内有望降低,但气候变暖趋势与气候挑战依旧——(引题)

厄尔尼诺消退意味着什么(主题)

梁凡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去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共同作用下,世界多地频频遭受高温侵袭。不过,据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本轮厄尔尼诺现象或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被拉尼娜现象所取代。这一变化或将有助于降低全球气温,但其可能带来的新的气候挑战也同样不容忽视。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近来遭受严重热浪侵袭,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摄氏度。据央视新闻6月1日报道,仅在过去的24小时内,印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等地至少有85人死于可能与炎热有关的疾病。有报道称,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已超过200人。但印度媒体认为,这一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

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也同样在高温中饱受煎熬。据新华社报道,巴基斯坦最近高温持续,南部信德省更是出现逾52摄氏度高温,逼近历史极值。

极端高温不仅出现在南亚地区。自4月以来,东南亚多国便开启了“高温模式”。据菲律宾国家气象局消息,该国中部东萨马省吉万市的炎热指数(指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相结合时人体感受到的温度)一度攀升至53摄氏度,达“极其危险”级别;除吉万市外,该国还有近50座城市的炎热指数在42摄氏度至51摄氏度之间。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的全球气温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这已是连续第11个月创下该纪录。

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2024年4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5.03摄氏度,比2016年4月创下的纪录高出0.14摄氏度。此外,过去12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也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6摄氏度。

研究显示,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温暖的海水扩散到太平洋并向大气中释放热量,导致全球天气模式发生变化,极端天气频发,这也是全球气温连破纪录的原因之一。2016年出现了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当时也创下了4月的高温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在2023年至2024年前几个月造成全球气温飙升和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但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这或使全球在经历创纪录高温后迎来些许凉意。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长期预报制作中心的最新预报显示,2024年6月~8月期间出现中性天气或过渡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相同(均为50%)。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将在7月~9月间增至60%,在8月~11月间增至70%。

所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大范围海洋表面温度变冷,同时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发生变化。简而言之,拉尼娜现象是导致海水异常降温,厄尔尼诺是让海水异常升温。一般在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在拉尼娜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如阿根廷)降水稀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多雨;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整体来看,拉尼娜现象有助于降低全球气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拉尼娜现象的回归并不代表气候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科·巴雷特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地球仍然会因为温室气体而继续变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异常高的海面温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无论是厄尔尼诺现象还是拉尼娜现象,都有可能会给一些地区甚至是全球带来气候风险与经济挑战。

彭博社近日在报道中称,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所导致的破纪录高温,使得全球能源供应面临很大压力,南亚和东南亚更是成为能源短缺的“重灾区”。

据媒体报道,5月30日,印度的峰值电力需求达到了创纪录的250GW,超过了去年9月创下的242GW新高。目前,印度多地出现停电情况,而仍在持续的热浪或进一步增加电力需求。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越南首都河内预计今年夏季将更加炎热,该市和其他地方的电力需求也已经激增。此前有报道称,越南政府已要求富士康等企业“自愿”减少用电量,以防止未来几个月出现电力短缺。

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来的拉尼娜现象,则将带来新的挑战。

有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会加强地区气候特征,使得干旱地区更干旱、潮湿地区更潮湿。从历史上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来看,作为全球玉米和大豆重要产区的南美洲可能遭遇干旱,而这将对全球农作物价格造成波动。

此外,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也可能会影响诸如巴拿马运河这样的关键水道,使其水位下降,从而损害其运力。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