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徐仿敏:破译毒物密码 零差错经手2万余案件

来源:中工网
2024-06-14 11:30

从警10多年来,检验鉴定无差错、零投诉,10多项小革新、微改造为刑侦实战发挥了大作用,他的战场是实验室,武器是检材、试剂、仪器、瓶罐,目标是破译毒物密码,于无声处,让真凶现出原形。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徐仿敏,就是这样一个“毒物密码破译者”。

“以研究学问的目光看待任何一项任务,用服务实战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以创新探索的姿态推进每一项工作。”徐仿敏凭着勤学苦练、默默坚守,把平凡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好,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经手案件2万余件 鉴定零差错

公安理化检验的主要职责是运用药学、检验学等专业知识对微量物证进行定性分析和比对检验,徐仿敏深知这需要百分之百的严谨和准确,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善于从细微处寻找突破口。

2021年的小年夜,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江阴某桃园发生了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死者呈现中毒特征,时间为餐后两小时左右。毒物从何而来?如果是通过食物摄入,那死亡时间就对应不上,侦查工作一时卡了壳。

案情重大,徐仿敏主动请缨。围绕中毒原因,他根据现场提取的近百份检材的位置和可疑情况,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进行检验。连续奋战数日,最终从死者喝过的剩余饮料中发现有毒物质,由此确认该非正常死亡案件是一起经过伪装的投毒谋杀案。

精细分析、缜密推理、准确判断、辛勤查证,构成了徐仿敏工作的常态。

多年来,徐仿敏先后参与各类案件检验2万余起,处理检材4万余份,做到了零差错和零投诉,为案件定性、破案及诉讼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证据,发挥了刑侦技术工作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徐仿敏紧盯日常检验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思考,撰写的1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被《刑事技术》等中英文专业期刊收录发表。同时,他还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受邀担任英文SCI期刊审稿人。

10年不懈坚持 填补一项国内空白

2023年,一项首次由县级公安机关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颁布实施,为全国公安机关研判鱼类死亡是否与人为投毒有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该项标准的制定者就是徐仿敏团队。

然而,为了这一天,徐仿敏及其团队,整整坚持了10年。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养殖业发达。2012年,徐仿敏碰到这样一件事:某养殖户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应的标准方法,无法判断是否由于人为投毒所致。

“若有技术可以分析鱼塘水中毒物,群众的权益就能得到保障。”自那时起,徐仿敏与同事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此类案(事)件中相关毒物的提取检验技术展开研究,每天都记录着不同种类毒物在水中的变化。他们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不断趋于成熟、系统的理论成果在业内引起关注。2019年,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公安部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引导计划项目立项,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使用,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刑事技术要一切服务实战,用创新推动实战。”徐仿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徐仿敏负责参与完成各类刑技创新项目6项,江阴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毒物提取时需使用有毒有害试剂,人工操作耗时费力,自动设备价格昂贵。大量的刑侦实践让徐仿敏切实感受到当前刑技鉴定中的痛点难点,徐仿敏依托江阴市公安局理化实验室牵头成立项目组,攻关毒物高效提取技术,提质毒物提取自动化设备,实现生物样品中毒物提取的高通量、自动化,极大提升了毒物检材检验效率和准确率。

“徐仿敏的钻研、努力,其实也带动了其他同事的干劲,他工作室里的五人精英团队,与时俱进、突破自我,也提升了我们的办案效率。”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卞晓阳说。

“全国第一” 创新突破永无止境

作为无锡公安唯一的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徐仿敏善钻研、敏观察、勇攻关的特质让同行印象很深。

实验室日常工作十分忙碌,食物中毒事件、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腐尸体内毒物检测等都需要一件件处理,但徐仿敏总是挤出时间潜心钻研,用创新推动刑侦实战。

2018年11月,徐仿敏受理了一起制造、贩卖“小树枝”新型毒品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对毒品结构进行修饰,使之变为一种具有迷惑性的新型物质。在查阅文献资料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检验方案,徐仿敏成功检出最新列管的新型毒品,该案也成为江苏省首例贩卖新型毒品“小树枝”被判刑案件。此后,他对新型毒品加深研究,在2023年全国公安系统毒品分析技能大考核中斩获一、二等奖。

2023年8月22日,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实用警用装备赛项决赛在大连市开赛,以徐仿敏为主的无锡公安代表队带去了毒物高效提取技术项目,以全场最高分93.23分斩获一等奖第一名,创下了无锡公安系统历史最佳战绩。

“虽比不上追捕抓逃时的惊心动魄,但我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始终怀着无限热爱。”

身为刑警,徐仿敏时刻没有忘记初心,他坚守岗位,创新思路,让传统刑事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江苏工人报记者 李垚)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