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视评丨对“开盒挂人”坚决说“不”

来源:中工网
2024-06-21 09:38

当你在网络上与他人意见不合,你的姓名、家庭地址、手机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就有可能被公布在网上,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电话骚扰、肆意谩骂,甚至可能收到一些陌生人寄来的不明物体包括化学品……这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行为,被称为“开盒挂人”。据央视报道,近年来,“开盒挂人”事件频频发生,亟待整治。

“开盒挂人”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对个人隐私、公众安全感和社会信任的极大破坏。许多受害者并不认识那些盗取、散布他们信息的“开盒者”,甚至不知道因为什么被“开盒”。从相关报道中可知,“开盒者”曝光他人隐私,有的是为了宣泄情绪,有的是为博取流量,有的则是为了牟利。无论哪种原因,“开盒者”的精准打击,都会让受害者处于“互联网裸奔”状态,进而深陷恐惧之中。不难想象,如果类似事件频发,不仅会干扰一些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会对网络空间造成污染和伤害。

“开盒挂人”是“人肉搜索”行为的变种,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去年9月,《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相关部门也就此展开了不少专项行动,让不法分子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对相关产业链形成了一定震慑。

但要从根源上杜绝“开盒挂人”的发生,还需斩断其背后的个人信息贩卖链条。首先,要从现有案件入手,深入调查和追查个人信息的泄露渠道,明确信息泄露的源头和途径。其次,要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个人信息在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等环节受到严格保护。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让个人信息贩卖和泄露行为及时得到处理。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某种角度上,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有所作为要更坚决主动地向网络暴力“不”,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