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健康|暑期户外劳动者应注意什么?中医如何看待喝冷饮、吹空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介绍,每年到了高温酷暑季节,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都是防暑降温关注对象。夏季开展室外露天作业或户外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
对于可以调整作业时间的,应当根据预报气温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和外出活动。对于外卖小哥等难以调整作业时间的,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晒服、遮阳帽等,避免阳光直射皮肤,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如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多喝一些淡盐水或者含电解质的清凉饮料,要少喝含糖或碳酸的饮料。
注意饮食起居
平时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规律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每天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节,缓解疲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保证安全生产。
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最好不要从事高温室外露天作业,避免引发意外。
哪些表现辨别自己是否中暑?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有时也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有可能是中暑先兆。
如果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可能是因为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
如果出现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等症状,或伴有眩晕、晕厥等症状,可能是因为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而引起的热衰竭。
中暑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如果出现中暑先兆症状,要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补充水分。
如果出现肌肉痉挛,除了上面说的处置措施,还要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
如果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激动、言语不清、易怒和(或)昏迷等症状时,要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中医如何看待喝冷饮、吹空调等消暑方法?
发布会上,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对健康人群而言,少量适度的冷饮、空调的确有助于快速消解暑热,防止神气耗伤。
过食冷饮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积食、腹痛、腹泻等疾病,尤其儿童、孕妇、老人或慢病人群。
夏季大汗淋漓之时,毛孔大开,突然进入过冷的空调房,或对着空调直吹,会致毛窍闭塞,不但起不到清暑的作用,反而会使阳气郁闭,出现头痛、身困、乏力等不适,此种状态中医称之为“中暑”,长此反复发作,也会伤及脾胃和人体正气,导致慢病出现急性发作。
但是不能将空调妖魔化,适宜的温度尤其是晚上对睡眠也有好处。
我们在夏季要注重顾护阳气。起居上,注意夜卧早起,中午适当休息,适度运动出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尤其是孕产妇和儿童尽量不要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生姜、胡椒、花椒等辛散香料,山楂、陈皮等理气消食及薏苡仁、茯苓等祛湿的食品,从而帮助脾胃运化功能。
通过起居饮食的调整,使阳气宣发无碍,气机调畅,不但可以预防暑湿导致的慢性疾病加重,也可降低暑热对人体的影响。
聚焦 各级工会积极部署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
日前,全国总工会发布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要求各级工会协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据悉,各级工会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暑降温相关法律法规,帮助职工了解高温危害、掌握高温危害的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方法。
聚焦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文推动健康消费发展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在“推动健康消费发展”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力量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开展“健康消费引领行动”等。
聚焦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在“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中提到,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