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乐健康|你胖的根本原因是光“吃”不“动”!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27 14:43

原标题:乐健康|你胖的根本原因是光“吃”不“动”!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加强体重管理 促进群众健康”。

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介绍,“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个说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在哪儿呢?某种程度上就是强调膳食能量摄入的可控性,也就是说“管住嘴”可能更容易实现。

吃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

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所以减重减肥的关键,一定是严格控制吃的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

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支出去,坚持“多动一点更好”,进和出二者的平衡,对于健康体重的维持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应该鼓励每个人都设定好自己的体重目标,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在这里,从营养或饮食方面,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学会估算吃的食物的能量,哪些食物含能量比较高,确保摄入的能量不要超过自己的需要量。

断食、节食、不吃主食好不好?

除了能量控制,在膳食上还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膳食的质量。特别强调的是,主食不能过度精细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和保证健康。

在社会上,有一些“减重”“健康体重”“减肥”的误区,比如断食、过度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吃主食),甚至是生酮饮食。这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流行,觉得不吃主食对体重很有好处,不吃脂肪也有好处,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这种饮食方式忽略了人体健康对各种各样食物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所以饮食不仅要多样化,还要饮食有规律。盲目减重不仅不能实现减重的目标,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

科学健身这些要注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介绍,科学健身在体重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选对恰当的运动方式

一般来说,运动减脂,开始的时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长距离骑行等方式为主,同时可辅助一些力量练习。对于一些体重比较大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如果不适宜长时间跑步,建议可以进行游泳、划船或骑行等项目。

要控制住每一次运动的强度

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以跑步为例,在减肥刚开始时,不宜速度过快。有一些误区,认为跑得快减肥效果就更好,实际不是这样。速度过快、强度过大,反而使得身体能量消耗以糖原为主,对脂肪的消耗是少的。另外,运动强度过大,对体重过大的人,运动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所以要控制运动强度。当然,如果强度太小,总体来说热量消耗也过少,减脂效果也不好。

要掌握运动频次

每周到底运动多少次,过犹不及。如果每天都进行大强度、高运动量的减肥,身体或者整体上没有保障体系,恢复是跟不上的,会给伤病埋下很多隐患。当然,健身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总体上减肥效果也不好。

注意每次锻炼的总时长控制

有些人可能想连续跑两三个小时,连续在健身房里锻炼,这种情况实际上也不可取,身体的运动器官、关节进行长时间磨损,可能会运动损伤。而没有合适的恢复,会影响免疫力和免疫机能。所以,必须有好的营养恢复。

此外,在进行科学锻炼时,一定要有充分的针对性热身,以及运动后的放松、牵拉,促进恢复和再生。

聚焦 16部门合力推动“体重管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聚焦 社区15分钟健身圈2025年实现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15分钟健身圈”一般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者骑车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有可以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聚焦 北京蚊虫叮咬指数为四级

据“气象北京”发布消息,6月26日,北京地区平均蚊虫叮咬指数为四级,叮咬风险较高。在室外久留或长时间活动时,为避免蚊虫叮咬尽量选择穿长袖长裤,也可选用驱蚊剂涂抹于裸露的皮肤;可每隔3天检查一次居家周边环境,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496期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